【2018 Enneagram──從人格九型走向綻放的生命 課程 學員心得分享】by 翔尹

No Comments

「人格九型?人的外顯的型態、樣貌、行為模式,乃至於內在的知識、決策、情緒與動機層疊交替如此複雜,如何只能夠化約的分成九型呢?這,未免有些簡化人的複雜性了吧?不過根據以往參與淑華老師的上課經驗,似乎都能夠有著不同的領悟與獲得,好吧,那就去聽聽看老師如何說囉。」

上述是我上課前的一段小劇場。抱著信任老師,卻對課程充滿疑問的心情,親身嘗試的參與了四天的課程。

也如我想,在課程的過程中,看到了各個型態的人格特質,心、頭(腦)與身體不同的運作方式,讓我初始時目眩神迷,也在這些看似條列式的特質中,一一與自己對照,似乎每個類型的人,所呈現出來的樣貌,我身上都有著那麼一點。

我也發現有著其他許多的夥伴,似乎面臨著與我當初相同的困擾,尚未在這些分類中,找到自己所屬之「型」,原來,我不是唯一啊。我也觀察到,當夥伴在問老師自己是屬於哪一型時,老師總是溫和地微笑著回答:「我不知道啊,你覺得呢?」隨後就會看到茫然的夥伴,在躊躇一會後,做出了某一型的選擇。

終於在經過了多次的演練、與老師和學員夥伴的討論,我逐漸地找到了我所熟悉的「型」,似乎也是屬於我的「型」。我突然體會到這個「自認」型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自我的接納與承諾,「自認」讓我看見了我身上的特質,並且願意去接受它;「自認」也讓我在接受這些特質後,願意承諾去瞭解與辨識它。

人格九型不再是僅僅化約的將人分類型;這些接納與承諾,瞭解與辨識的歷程中,讓我看見自己,也在看見自己後能有所為(選擇),並在能有所為(選擇)後,能夠能有所動(行動與實踐)。從此這些特質不再是片段的、不受控制的在我身上若影若現的出現,而是我能夠覺察後的順應情境、符合環境需求與調整自我的去使用、去展現(或不使用、不去展現)。

這四天的課程,我知道了「型」,更知道了「型」在我過去生命過程中的互動、影響與意義,這些種種的知道不再只限制於知道,而是更能夠通過瞭解後的辨識、辨識後的選擇,進而在選擇後能有所行動。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