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亂糟糟?談如何和「焦慮」共處】曾怡雅/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晚上一到床上,不知怎麼地,整晚翻來覆去,睡也睡不著。」、「最近做事腦中容易思緒紛飛、想來想去就是無法專心。」、「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緊張、很容易預想最壞的結果」…以上,是您最近的生活狀態?當遇到這些情形時,您會怎麼看待這些狀況?您又會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反應呢?

以上,都反應出共同的個人心理狀態:「焦慮」。「焦慮」是一種容易讓人不耐煩、難以專心、坐立難安、思想混亂的心情。然而,它是一種負向情緒嗎?它的存在是否只具破壞功能,卻無法幫我們順利完成生活任務?

Read More

【生命之光】吳宏仁/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站上舞台演出,在聚光燈之下接受掌聲,對於從前的我而言,或許是再平凡不過的經驗。但縱使掌聲與光彩多麼讓人喜悅,我的心中卻缺少了一種踏實感。每每在演奏會散場之後,獨自一人坐舞台上,看著空盪盪的觀眾席,總是有種不真實的感受。

因緣際會之下,我接觸到了一份特殊的工作:禮儀樂師,也就是在喪禮告別式進行時演奏音樂作為儀式伴奏。

還記得第一次的工作前,我還在擔心著自己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但是當告別儀式一開始,迎面而來的情緒衝擊,遠遠地超過了我的擔心。生離死別的哀傷淒涼,親情難捨的哭泣與淚水,這些真實的情緒赤裸裸地呈現在我面前,而我當下就明白,我能做的就是拿起我手中的樂器,將我接受到的一切,用音樂呈現與回應給所有在現場的人們。 Read More

【難以輕放的親情~離婚後不同住父母的親子關係】 義雲 社工師/程序監理人

No Comments

伴侶緣盡,走到不得不分手的一步,總期待好聚好散,希望快快過了這一道艱難的關卡,迎接新的生活。但事實上,離婚通常是漫長煎熬的「過程」,當事人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其中折磨人最久的苦,可能是「不同住父母和孩子間的親情」。孩子不像財產可以對切兩半,當大人決心分手時,註定讓一輩子切不斷的親情,面臨複雜的發展,若孩子未成年,則更有難以處理的親子關係或教養議題。

Read More

【走出霸凌傷痛】by小雷

No Comments

霸淩,是現在社會很常出現的詞彙。是的,我曾經遭受過言語霸凌!

當我以為只要離開那個環境,只要不再遇到那些人,就會好了…..但事實證明當你已經受到傷害,就會深深的刻在心理,或許那段不好的回憶只是被你埋藏在心裡最深處,但甚麼時候又會打開呢?如同潘朵拉的盒子…..我想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忘記,只是選擇忽略它,忽視了心理帶給我的警訊。

這幾年來知道自己偶而會想起不好的人事物,看到相關新聞、聽到相關的字眼等…都會勾起不好的回憶,從腦中一略而過;但相隔幾年,這些回憶、人事物在我毫無防備下一直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彷彿自己又身在其中…!

Read More

【諮商與我】 by 求助者

No Comments

在半年多前, 與孩子之間因為管教問題, 發生衝突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惡化,有親友建議我們去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 一開始我以為是心理醫師, 所以心理有些排斥, 後來再進一步了解之後, 發現其實不是心理醫師, 不過對於諮商中心的功能也不是很清楚, 也不知道該找哪一家諮商中心。

恰巧當時在公司內部網頁的公布欄上, 有一則公告, 是關於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要舉辦一場如何培養孩子高EQ的講座, 當時我認為這講座應該對我們家應該有些幫助, 所以我就報名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