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靈篇章

【2026NLP自助助人系列團體–突破信念】

No Comments

淑華說:

您若視NLP為技巧,它將服侍人的頭腦;

您若賦予NLP靈魂,它將服侍人的靈魂,

這取決於您的決定。

邀請您與淑華共同探索NLP的奧妙,

開啟生命的新可能!

在【NLP突破信念團體】中您將學習到:

1. 自然法則法─應用信念改變的自然循環,產生新的信念,並將限制性信念帶入歷史。

2. 限制性信念擴展法─應用時間與知覺角度以擴展對限制性信念的瞭解。

3. 信念鍊─以產生有益的信念。

4. 信念改碼—運用次感元調整信念。

5. 準則階層法─超越限制性準則,以做出期望的行為。

6. 抉擇終結者─創造正向的烙印經驗,以轉化舊有的人生抉擇。

7. 共鳴法─聆聽心靈導師的智慧以增強自己的信念或使命。

【團體時間】2026/1/10、11、17、18,每日9:00-16:30

【團體地點】清華大學光復校區

【活動方式】本活動為實體團體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簡章與連結】https://www.beclass.com/rid=305011568b57d904f5f8

【活動專頁】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665

【學員心得】:https://www.dowdslove.url.tw/?cat=4

【師資介紹】:趙淑華諮商心理師

美國舊金山大學諮商碩士、NLP專業訓練團體帶領近三十年經驗、九型人格團體帶領、心理諮商實務及諮商專業督導二十多年經驗、近年致力於帶領有關安在當下、慣性力量與信念之覺察及轉化團體。

【主辦單位】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臺灣心智科學學會

【協辦單位】清華大學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臺灣諮商心理學會

【參與對象】想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改善溝通以增進人我關係,並學習情緒調適及化解內在衝突的能力,進而鬆動、改變過去困境的人;想要學習及運用不同方式擴展覺知、轉化舊有慣性,以產生及增強新的增益性信念,並能夠促使行動的發生及延續,以突破自己與他人的限制性信念;或希望將NLP帶入自身專業的助人工作者、人力資源工作者與主管、教師、醫護人員;以及對NLP有興趣的朋友。限額30人。

【積分認證】

1. 諮商心理師繼續教育積分。

2. 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認證。

3. 本團體由主辦單位頒發研習證書。

【活動洽詢】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官方LINE帳號詢問,或來電洽詢~

杜華心苑官方LINE帳號:@dowdslove

電話:03-5736178 ; 0965398978

【備註】

1. 2027年之後將持續辦理趙淑華老師NLP初進階系列訓練團體,全程參加者頒發全修證書。

2. NLP突破信念訓練團體以實體方式進行,如遇疫情、天災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主辦單位得改採線上方式進行。

3. NLP編碼圓滿人生、神乎其口訓練團體以互動式線上團體方式進行。

4. 線上團體進行方式採用ZOOM平台,建議使用電腦視訊效果較佳,請預先熟悉操作確認設備良好運作,初次參與團體者,請參加主辦單位辦理之行前連線測試活動(將於活動前1~2周進行)。並請於獨立空間參與線上團體,並為保障所有成員之隱私,請勿私下對團體內容進行截圖、錄影、錄音,或有他人旁聽,或進行網路直播等活動。

5. 如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辦理本團體,將全額退費。

6. 杜華心苑提撥本團體盈餘20%投入本所公益心理服務。

#NLP#趙淑華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臺灣心智科學學會#清華大學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突破信念

【九型人格課程心得分享】

No Comments

作者:昱辰

2025年2月初的基礎課程是我第一次接觸NLP這門工具,應杜華心苑諮商所的推薦,決定參與課程,爾後聽聞學員們的感受之後,決定再多接觸九型課程,最初是帶著嘗試性向測驗一般,聽聽也好的期待。

【從九型人格走向綻放的生命】這門課程是線上授課,為期四天,由淑華老師講解各型人格的特質、固著,與生命發展的傾向等。搭配新舊學員們透過會議軟體進行如實體課般的問題分享、討論,進而了解九個人格類型呈現的真實樣貌。

從幼年起,我們在不同的人生歷程當中發展許多生存策略、手段來保護自我。有些得益於此,有些時候則帶來迷惘、我執。課程最初便揭露目的,希望回歸到我們與生俱來,更純粹的部分,也就是【本體】。而各型人格是屬於自我的線索,透過分辨行為背後的動機,來覺察信念形成的脈絡。

盡管是粗分三大類(三大智慧中心:心中心、頭中心、身中心依序解說)的九型,屬於某一型仍會展現它型的特質;不同的人或許會做出相同的行為,但是背後的內在驅動力是因人而異。我個人測出的是第五型、第六型分數偏高,與我的特質也相符。透過課程講解,我能認識到兩型為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亦能決定性地分辨我的人格類型是屬於第五型(至少現階段是如此)。要點是個人對議題的詮釋,與為何賦予它這個意義?提醒我們對認知過程的覺察,再從生活中去經驗。

感謝淑華老師在有限時間內盡力回答學員們的提問,亦感恩學員們慷慨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適逢許多心靈課程氾濫的時期,這是有「知情同意」的正規課程,在靈性的探索道路上,為了解自我多了一種選項。九型人格課程也會為自我的適性增添許多彈性,或許會為自我帶來的限制鬆綁。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2026年NLP課程熱烈報名中,每堂限額 30 人,詳細課程資訊請見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665

#NLP#淑華老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自我成長#九型人格

【2025 NLP療癒性隱喻課後感想】

No Comments

作者:日月

在朋友的推薦下報名了療癒性隱喻,原本想,可以學到如何”產生可以同步對方現狀、並達成改善結果的隱喻”就很棒,可以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讓溝通更順暢,懷著這樣的心情期待著上課。

但是在課程開始之前,自己出了一次嚴重的交通事故,很幸運的是只有車損,身體沒有受傷,對方也沒有受傷。但是受到不小驚嚇,雖然有去收驚,但是整個人還是飄浮的,雖然照常過日子,但感覺很不真實,同時也一直在想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於是在上課之前透過協助報名的工作伙伴傳達給老師,想要探索這件事的背後是什麼。

老師安排了一個”小說家”的示範,請我講述這件事的經過,並為它取個名字。我講了那天的事故及事故之前發生的一些瑣事、衝突及情緒,也講出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哪裡做不好才會出事,並為這個過程取名為”胡思亂想”。之後老師換了一個名字–”柯南辦案”,請我再次講述這件事,我突然發現,不一樣了,原來雜亂無章的敍述,變得清晰有條理,我發現在講述的過程中,漸漸地有踏實的感覺出現,感覺到可以踩在地上了。老師之後又換了一個名字—“情緒大暴走”,讓我再講一遍。我感覺在這個名字下,可以把那天沒有發出來的情緒宣洩出來,可以與為了我犠牲的車子道別,整個人感覺更通暢了。雖然想起來還是會難過,但我覺得我終於可以從這件事走出來,腳踏實地過日子。

事後我回想,這就是隱喻的療癒力量吧。小說的名字就是一個隱喻,同時與我的意識和潛意識溝通,產生了變化。感謝老師的帶領和同學的陪伴,讓我能體會到內在的改變。

為了產出一個有效的隱喻,要從搜集資料著手,再建構、傳述隱喻,這些步驟在課堂上都有演練,老師帶大家一步一步做,也提醒大家搜集資料時要注意身體的反應,大家按部就班就可以慢慢做出自己的隱喻,我也期待在日常生活的練習當中,可以產生出同步對方現狀、並達成改善結果的隱喻。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NLP#基礎課程#療癒性隱喻#健心建身#趙淑華諮商心理師

【花好月圓人團圓-中秋祝福】

No Comments

值此中秋佳節,獻上溫暖祝福~

願你的心像月亮,經歷圓缺依然柔光不減;

願你的力量也像月亮,溫柔牽引潮起潮落,

總能默默在風雨過後調節潮汐變化的動態平衡。

願中秋圓滿的月光,

讓我們學會在起伏中安然,

照亮需要被療癒的每一顆心,

帶入溫柔療癒的力量。🌕🧡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中秋節

【比天堂還美麗──談 Being:因為活過,所以可以是天堂】

No Comments

撰文者:林琦萱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Netflix 在 2025 年推出的新劇《比天堂還美麗》中,女主角海淑在辛苦走過一生後,來到所謂的「天堂」。她與早一步離世的丈夫重逢,過往在人世間所承受的勞苦與遺憾,在這裡有了再次相遇的可能。她得以再次遇見那些與自己生命密切相關的人事物,也因此擁有一次修復與重新經歷的機會——在一個不同於人間運作規則的世界中,重新體會、重新選擇。

自我們離開母親的子宮起,人生便是一連串苦難的展開。此時,「夠好」的照顧者能夠提供愛與保護,適當地回應我們內外在的需求,讓嬰兒能在可承受的範圍內經歷失落、整合情緒,逐漸豐富對喜怒哀樂的體會。然而,當創傷來得太多、太突然,超出心靈能夠承受的範圍時,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便會啟動——透過分裂或否認的方式,把痛苦推開,藉此維持「活下去」的可能。

當分裂與否認成為主要的心理因應方式時,雖然暫時避免了崩潰,但長期下來卻會癱瘓心理的正常運作。人將付出失去感受完整性的代價,內在變得空洞,逐漸喪失對生命的意義感。在臨床上,這樣的狀態常以憂鬱與空虛為主訴呈現。

劇中,女主角海淑的丈夫心疼她因為失去孩子而陷入解離狀態。編劇用「小絮」這個角色,具體呈現出海淑為了承受過大的創傷而分裂出來的自我。海淑的丈夫甚至向天堂的主任請求,願代替她承受那些痛苦。

天堂主任則對他說:

「她(小絮)是鮮明記憶與澎湃情感的化身,是海淑為了生存而割捨的痛苦與悲傷。若不如此,她根本活不下來。那些被拒絕與忽視的記憶,被深埋在潛意識最深處,但它們仍是海淑的一部分。這些情感強烈到足以人格化。也正因為這些情感曾被她拒絕,才會被分離出來。唯有透過海淑的理解與愛,這些情緒體才得以被淨化與消融。」

心理學家 Donald Winnicott 曾提出「being」的概念:人可以自然地存在,讓情感自由流動,並在每個當下真切地經驗自己。這是一種單純、活生生的「我」的感受,是對自身存在的真實體驗。

然而,這種 being 的狀態是理想的。在現實人生中,我們必然會經歷創傷、破損與遺憾。但若在一段安全、穩定、能夠修復的關係中──無論是伴侶、友情,或是諮商關係──我們將有機會重新面對那些曾經被排除的經驗與感受,再次做出不再是為了「活下去」,而是出於力量與選擇的回應。

正如劇名所說:比天堂還美麗的,不是天堂本身,而是曾經歷苦難、仍願意活著、感受、愛與理解的我們。

參考文獻

Winnicott, D. W. (1960). The theory of the parent-infant relation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41, 585–595.

Lee, J. (編劇), & Kim, H. (導演).(2025). 比天堂還美麗(第1季,第11集). Netflix.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林琦萱諮商心理師#力量#選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