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聽與陪伴】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從今以後,袂擱有煩惱、袂擱有病痛,全部都好了……」法師一邊將滾燙的湯藥端放在靈堂前、口中一面複誦經文。明仔拿著三柱香、淚流滿面,全然無法接受幾個星期前才開心幫媽媽拍的照片,竟然成了靈堂上高掛的遺照。
明仔的父親早逝、自己從小就出外工作,很少時間回家。這一年來,隱隱約約感覺到媽媽好像悶悶的、有心事,但又不知道是為什麼。關心媽媽的時候,她都說自己吃得飽、穿得暖、完全沒煩惱,要明仔放心、好好地在外衝事業。
言猶在耳。
當他接到鄰居打電話來說媽媽在家自殺身亡多日時,他完全無法置信。等到在母親的床頭櫃發現治療憂鬱症的藥物,他才恍然大悟。但再多的眼淚與自責,都換不回母親的生命。 Read More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愛與寬恕】田明珠/諮商心理師

我們在人生中的困境,常是反映出自己內在的一面鏡子。當我們面向鏡子中的自己時,總是能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模樣;而當我們觀看人生中所發生的諸多事件時,也總是能映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對於一個心中常懷怨懟的人,可能常常會將內在的不滿,反映在其現實生活中。而一個心中常懷感恩的人,則可能常會因為有著內在的豐盈感,而使其生活過的愈來愈順遂。
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呈現出來的種種樣貌,就如同我們在照鏡子般,其實大多反映出我們自己內在的縮影。若想要轉化我們所遇到的困境,使得生活能夠過的愈來愈順遂,或許先去除那存在已久的內在根源,會是個不錯的開始;雖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若能試著去運用一些資源,使自己能因而真正放下內在的執著,則或許能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轉變成自己想要達到的期望狀態。
【心頭亂糟糟?談如何和「焦慮」共處】曾怡雅/諮商心理師

「晚上一到床上,不知怎麼地,整晚翻來覆去,睡也睡不著。」、「最近做事腦中容易思緒紛飛、想來想去就是無法專心。」、「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緊張、很容易預想最壞的結果」…以上,是您最近的生活狀態?當遇到這些情形時,您會怎麼看待這些狀況?您又會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反應呢?
以上,都反應出共同的個人心理狀態:「焦慮」。「焦慮」是一種容易讓人不耐煩、難以專心、坐立難安、思想混亂的心情。然而,它是一種負向情緒嗎?它的存在是否只具破壞功能,卻無法幫我們順利完成生活任務?
【生命之光】吳宏仁/諮商心理師

站上舞台演出,在聚光燈之下接受掌聲,對於從前的我而言,或許是再平凡不過的經驗。但縱使掌聲與光彩多麼讓人喜悅,我的心中卻缺少了一種踏實感。每每在演奏會散場之後,獨自一人坐舞台上,看著空盪盪的觀眾席,總是有種不真實的感受。
因緣際會之下,我接觸到了一份特殊的工作:禮儀樂師,也就是在喪禮告別式進行時演奏音樂作為儀式伴奏。
還記得第一次的工作前,我還在擔心著自己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但是當告別儀式一開始,迎面而來的情緒衝擊,遠遠地超過了我的擔心。生離死別的哀傷淒涼,親情難捨的哭泣與淚水,這些真實的情緒赤裸裸地呈現在我面前,而我當下就明白,我能做的就是拿起我手中的樂器,將我接受到的一切,用音樂呈現與回應給所有在現場的人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