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大寶貝疼惜小寶貝】葉淑儀/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當小貝比誕生後,您是否發現當了哥哥或姊姊的大孩子,變得跟從前不大一樣?或許較常哭鬧、或許變得較靜默、又或是變得霸道又善妒?其實家裡添了新成員,不只大人得調整生活步調,多了弟弟、妹妹的大孩子,也得適應新的家庭角色以及家庭氣氛。

提早為孩子做心理準備

新生命的誕生,很自然地攫取了大人的關注,這使得大孩子原先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待遇不再。不僅如此,還有許多責任與義務,加諸在大孩子身上。導致有些大孩子不喜歡自己的角色,寧願自己仍是受眾人呵護的小嬰兒,因而出現黏人、尿床…等退化的行為;有些孩子則可能因為嫉妒,而出現攻擊小寶寶的行為。父母若能從懷孕期間就開始為大孩子做心理建設,孩子的適應會更好。

如何為孩子做心理建設呢?父母可以從平日的親子互動當中,自然的協助孩子做心理準備。像是透過分享孩子自己的成長照片,讓大孩子瞭解,自己也是從那麼小、那麼需要呵護的小嬰兒,慢慢長大,而照片裡與父母或是其他人的親暱互動,正是讓大孩子明瞭大家都很愛護他(她)的明證。這個活動,除了會為親子帶來溫馨的時刻,也能讓大孩子明白,即將出生的小嬰兒是柔弱而需要人疼惜的。

另外,運用具體的例子讓大孩子有模仿與演練友愛小寶寶的機會,是不錯的活動。例如有關小嬰孩誕生、兄弟姊妹友愛相處的繪本與影片,都可以加以利用;從大孩子有機會接觸的家庭中找出合適的例子,也是可運用的素材。父母可運用巧思引起孩子的興趣,使其瞭解哪些行為值得學習。

此外,與孩子一起玩扮家家酒,讓孩子扮演哥哥、姊姊,或是爸爸、媽媽等照顧者的角色,在遊戲當中學習照顧別人。有時候,孩子或許更想扮演小嬰兒的角色,這時您所扮演的照顧者角色,正好可以做為示範。在親子同樂的時刻,適時加入相關的主題,可以使孩子在遊戲當中,先預習哥哥姊姊的角色,提早做心理的準備。

讓孩子有學習的機會

第一個寶寶出生後,家庭生活的步調已經相當的緊湊與忙碌,後續新加入的寶寶,往往讓夫妻更是忙得焦頭爛額。心力交瘁的父母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很容易只注意到事情的表象,卻未探究事情的原因與孩子的動機,因而容易錯怪孩子。舉例來說,有些大孩子心中充滿熱情,但是動作較笨拙,他們想對新生的弟弟妹妹示好,卻驚嚇到小寶寶。此時,心急又疲累的父母可能會斥責大孩子,並且忽略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善意。

較好的處理方式是引導出孩子的適當行為,並鼓勵孩子出於良善的動機。舉例來說,大孩子好意拿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小寶寶玩,但是動作太快太猛,而使小寶寶受到驚嚇。這時,對於大孩子的善意,父母應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說明太快太猛的動作會嚇到小寶寶。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好棒,願意把你那麼喜歡的玩具借給弟弟(妹妹)玩。但是要慢一點、輕一點,弟弟(妹妹)才不會嚇到喔。」以這樣的方式表達,既鼓勵了孩子的善意,也明確地說明了要注意的地方。如果父母能夠珍視大孩子的善意,並給予肯定與適當的建議,大孩子會更知道如何友愛小小孩。

接納孩子的不安全感

有時大孩子以不友好的方式對待小小孩,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小嬰兒的加入讓父母更忙碌,很容

易冷落了大孩子。如果父母每天能夠挪出一小段時間,偋除雜務、煩憂以及手機,專心陪伴大孩子,抱著他說床邊故事,或是聽他說說話,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仍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將有助於消除大孩子心中不安全的感受。

大孩子會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因此,若給他多一點的鼓勵與引導,可以有助於他成為一個快樂的小哥哥、小姊姊,並且是個懂得疼惜小寶貝的大寶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