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實的處在當下】 作者:匿名

No Comments

在突破信念課程的一開始,淑華老師請每個學員說出期望在這四天的課程中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在經過大部分學員訴說自己想要的結果之後,我的腦中出現了【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語句,想讓自己可以如實的處在當下。

 

因為在此次課程之前,我已在五年前參與過淑華老師的祝福之道課程,了解如何做【靜心並專注於自己想要】的練習,每日輕鬆做持續練,如此過了五年。就在今年度,全程參加淑華老師的NLP基礎課程、九型人格走向綻放的生命課程、NLP療癒性隱喻課程,並在這些課程中感受到淑華老師的溫暖且堅定的支持,並從中也感受到清晰的自性存在,所以我想在NLP突破信念課程中能達成【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結果。

Read More

【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 Part III】作者:張馨怡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

No Comments

往往青少年走出諮商室,父母都會很期待知道孩子到底在諮商室和心理師說了甚麼他們不知道的事?以及孩子需要多少時間可以改變?可以變得不憂鬱?可以和父母的關係變好?學習更有動力?願意去上學? 著重的都是解決問題行為本身,但鮮少有家長真的關心孩子的身心狀態和情緒,或許就是這樣的眼光,造就了問題本身。

 

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的心急切,總期待短時間之內,單靠諮商就可以立竿見影,看到效果,且目標都放在孩子需要改變,很少父母會以為自己在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也需要調整。若過去十幾年來,親子之間的互動愈演愈烈,裂痕逐漸擴大,我想一時半刻,無人可以當個救世祖或魔術師,讓過去的誤解、仇恨頓時消失無蹤。

 

青少年諮商伴隨的親職諮詢尤其重要,親子關係中的父母及孩子同時是主角,就算看似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議題,回到家庭中,父母是和孩子最密切的人,也是具有責任的監護人和教養者,若可以多些覺察、理解與調整互動方式,或許對孩子的情緒穩定及問題改善更有幫助,那進入諮商室的就不該只有孩子,故「親職諮詢」是邀請家長進到諮商室,但以孩子為主體,幫助家長發揮親職角色的會談。

 

過去當父母在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時,最單純的願望就是希望小孩健康平安地長大,你對他有全然專注的眼神,努力去觀察及回應他的需求,但詭異的是從抓週的儀式中,會發現父母開始變調了,舉凡醫師、會計師、教師、律師、工程師、警察、法官….的期待頻頻出籠,令人不覺莞爾,原來這願望很快地就不再是這麼單純的「愛」。

 

Read More

【透過諮商,相伴走入另一個風景-伴侶諮商經驗回饋】 作者:匿名

No Comments

會到杜華心苑進行諮商,是因為我與女友在最初交往時其實我們就已瞭解雙方個性上的差異很大,不過我們抱持著只要有心便能慢慢磨合的想法,持續嘗試(也可理解為被愛沖昏了頭)。由於我倆一路走來已四年多,至今仍有許多在日常生活上、環境整潔上與理念上的諸多差異,且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一件事還未解決,在相處時又有新的問題產生。最後,在去年我們開始嘗試同居,看看一些爭執在朝夕相處下,會不會好一些。不過後來發現情況不僅沒有良好的進步,更是日益嚴重,最後在雙方仍有意願磨合、且女友的大力建議之下,我們決定要尋求協助,一番查詢後選擇了杜華心苑的蕭心理師。

Read More

【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 Part II】作者:張馨怡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

No Comments

青少年處於一個尷尬階段,年齡半大不小,於法,介在被保護及需要承接自我負責的階段;想要自由,但大部分無經濟能力,行動範圍也有所侷限,需要仰賴父母的居多;情緒還在大腦的施工中尚未能發展良好,故常有失控或衝動的狀態;在認知思考部分,常被認定不夠成熟,思慮不夠周詳,尚未經歷現實社會的鍛鍊,於是常被否定。他們極力爭取自主性、掌控感、認同感,但同時又因為一些限制而被掌控,這之間充滿許多外在有形與內在無形的衝突。

青少年也處於與未來真實社會接軌愈來愈靠近的階段,同時被賦予許多的發展任務、期待與擔憂,在通往形塑未來自我的道路上,青少年需要儲備許多能力,相對地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然孩子是否會遇到困境?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這些需要被好好的關心與陪伴的部分,往往被我們輕忽了,父母也被心中的理所當然與框架限制住了,從孩子的角度如何看待?我們是否也有機會停下來聽聽青少年的心聲?是否好奇青少年眼中的父母是如何呈現與困住他們的?

有幸在諮商室中,透過自願或非自願來談的青少年的心與眼,他們在與父母互動時,發現有幾種難以承受的父母樣態~

 

Read More

【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 Part I】作者:張馨怡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

No Comments

這些年,青少年前來諮商的比例逐漸增加,令人欣喜的是,心理健康可以從小開始被照顧與維護,而青少年族群的需求也逐漸被聽見和重視,有年齡層往下扎根的概念。然青少年是未成年人,故需有家長陪同,光從這一點看來,你會怎麼開始思考這”你憂、我也憂”的親子關係呢?

不過進到諮商室,發現同樣的「青少年諮商」,然還有不同的樣態呈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