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靈篇章

【轉變心態,人人都可以自我改變與成長】作者:李嘉修 臨床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No Comments
轉變心態 ,人人都可以自我改變與成長/李嘉修心理師/杜華心苑

*本文主角姓名及故事皆使用化名處理

承銘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了瓶頸,舊的案子做得不順,新的案子又接踵而來,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他陷入了自我懷疑與否定的情緒,並且還萌生了離職的念頭。

他認為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好、腦筋轉得不夠快,所以每當工作壓力一來,總是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與力氣,才能夠把事情做好。反觀他認為同事能力比自己好,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平時還可以談笑風生,便能夠將工作如期完成。
而且承銘內在的思考邏輯,經常不自覺將自己的工作表現與能力,甚至跟自我價值緊綁在一塊。亦即當工作表現不預期或遇到困難時,便代表他的能力不好,進而下意識地否定自我價值,於是便容易感到痛苦的情緒。

如此的心態,使得承銘在遇到工作不順遂時,經常感到相當大的挫敗與無力感,所以認為自己根本不適合這個工作。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博士的研究發現,人在認識與解釋自己與這世界時,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Read More

【壓力管理,從停止慣性開始】作者:李嘉修 臨床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No Comments
轉變心態 ,人人都可以自我改變與成長/李嘉修心理師/杜華心苑

*本文主角姓名及故事皆使用化名處理

辰芯說面對工作時,經常感到壓力很大,事情好像總是忙不完,然而事後回想,卻似乎感覺什麼事情也沒做好。她說每天在安排要完成的工作事項時,常常感到一股焦慮感,擔心事情做不完或做不好。當開始處理工作事項時,她往往不是從上回完成之處接下去做,反而習慣從頭開始邊檢查邊做起,以致於工作進度緩慢。

還有當被突如其來的事情給打斷時,如:同事一通電話尋求工作支援,或主管要求她準備資料,經常使她的排程亂了套,心中莫名感到緊繃,嚴重時還曾經產生胸悶感。

辰芯發覺她經常忙於自己的「焦慮」之中,不知不覺耗損身心能量,也難怪每天下班後時常感到疲累不堪。她說尤其一人無事獨處時,也無法放過自己,時常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襲來,極度想逃離那狀態,卻又無法自制地透過大吃一頓來宣洩。

人對事件的評估與感受,經常受到大腦的思考慣性所驅使。

Read More

【如何面對三度延長警戒的慢性壓力】作者:陳韻如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No Comments

當居家辦公看來不只是兩個禮拜的臨時應變,而是長達將近二個月的常態時,人的心理與行為會出現很神奇的變化,而這樣子的變化因人而異,個體差異非常大。在激烈競爭的工作職場,大家都在追求「快速調適、保持彈性、危機就是轉機、變動中存活下來的才是佼佼者」。但面對非常時期的調適與適應,「求快速」恐怕不是致勝關鍵。

心理諮商專業的訓練,讓我知道突如其來的疫情和連帶的影響,必定會形成一份不可避免的身心壓力,而且這類的壓力想必不會是瞬間飆升型,而是溫水煮青蛙型,一點一滴,累加在日常已然存在的慢性壓力之上,不知不覺之間,會讓人顯得沒耐性、易怒、焦躁、缺乏同理心、很快掉入選邊站的二元對立然後攻擊另一方。

這類緩緩堆積的慢性壓力有著非常驚人的偽裝術,除非我們刻意地去偵測它,勇敢地去承認它,再加上定期地去疏通它,讓它存在但不受它所控制,讓它保持在剛剛好的份量而不致被壓垮。

Read More

【歸屬感來自於自我接納與做自己】作者:李嘉修 臨床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No Comments
宇欣(化名)說她在工作幾年以後,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她向我強調,她的生活並沒有過得不好,只是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她說每天上班、下班,過著日復一日重複的生活。上班時她總是盡全力做好老闆交代的職責,同事有工作請她幫忙時,她也總是使命必達,而且她在工作上的表現也不俗,卻總是感到缺乏成就感。
下班後的生活,如果還有力氣與精神的話,除了陪兩隻貓咪玩耍外,宇欣經常就是吃東西、追劇、或是滑手機度過。偶爾與同事或朋友聚會時,總聽著別人聊孩子、購物等,令她提不起興致的話題。
宇欣說她發覺自己與人相處時,經常有種格格不入、尋不著歸屬的感受。某天加班回家之後,看著自己零亂的住處,她驚覺自己竟然過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日常。
我問她最常感受到的心情是什麼,她想一會兒,表情顯得有些失落地說:「應該是孤單與寂寞的感覺吧!」
人都需要也渴望歸屬感,需要有與人同在與連結的感受。然而許多人在尋求歸屬感時,會極力要求自己表現完美,以期待他人的肯定與認同,甚至不自覺地有取悅他人的傾向,而經常在這過程中漸漸失去了自我。
透過心理諮商,宇欣意識到,由於太過在乎與擔心他人的眼光,因此經常不習慣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以為只要自己表現「隨和」的樣子,別人便會認同她與喜歡她。
然而「隨和」經常也意味著得極力去配合、甚至滿足他人的需要與想法,久而久之,似乎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與重視什麼,生活也自然逐漸變得索然無味了。

Read More

【諮商室的故事】作者:田明珠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No Comments

夜裡,他/她一遍又一遍訴說著傷心事…

我在旁陪伴、聆聽、覺知著…

 

他/她以自己的方式和節奏,

梳理著那早已亂成一團的思緒,

他/她不時地會再經驗到往事的衝擊,

然後一遍又一遍地回到原點,

又再試著從中抽絲剝繭,

如此反覆多次,

直到開始覺知慣性的存在,

就像黑夜中出現的光。

 

我們一起抓住那稍縱即逝的光亮…

它在暗黑的洞裡引領著我們,

即使前方的路糢糊不清,

我們一起守護那微光,

不讓它落下,

即使他/她的心裡滿懷恐懼,

我們卻依然向前行…

直到看見了大片的陽光灑落,

洞外就是一片藍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