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靈篇章

【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 Part III】作者:張馨怡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

No Comments

往往青少年走出諮商室,父母都會很期待知道孩子到底在諮商室和心理師說了甚麼他們不知道的事?以及孩子需要多少時間可以改變?可以變得不憂鬱?可以和父母的關係變好?學習更有動力?願意去上學? 著重的都是解決問題行為本身,但鮮少有家長真的關心孩子的身心狀態和情緒,或許就是這樣的眼光,造就了問題本身。

 

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的心急切,總期待短時間之內,單靠諮商就可以立竿見影,看到效果,且目標都放在孩子需要改變,很少父母會以為自己在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也需要調整。若過去十幾年來,親子之間的互動愈演愈烈,裂痕逐漸擴大,我想一時半刻,無人可以當個救世祖或魔術師,讓過去的誤解、仇恨頓時消失無蹤。

 

青少年諮商伴隨的親職諮詢尤其重要,親子關係中的父母及孩子同時是主角,就算看似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議題,回到家庭中,父母是和孩子最密切的人,也是具有責任的監護人和教養者,若可以多些覺察、理解與調整互動方式,或許對孩子的情緒穩定及問題改善更有幫助,那進入諮商室的就不該只有孩子,故「親職諮詢」是邀請家長進到諮商室,但以孩子為主體,幫助家長發揮親職角色的會談。

 

過去當父母在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時,最單純的願望就是希望小孩健康平安地長大,你對他有全然專注的眼神,努力去觀察及回應他的需求,但詭異的是從抓週的儀式中,會發現父母開始變調了,舉凡醫師、會計師、教師、律師、工程師、警察、法官….的期待頻頻出籠,令人不覺莞爾,原來這願望很快地就不再是這麼單純的「愛」。

 

Read More

【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 Part II】作者:張馨怡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

No Comments

青少年處於一個尷尬階段,年齡半大不小,於法,介在被保護及需要承接自我負責的階段;想要自由,但大部分無經濟能力,行動範圍也有所侷限,需要仰賴父母的居多;情緒還在大腦的施工中尚未能發展良好,故常有失控或衝動的狀態;在認知思考部分,常被認定不夠成熟,思慮不夠周詳,尚未經歷現實社會的鍛鍊,於是常被否定。他們極力爭取自主性、掌控感、認同感,但同時又因為一些限制而被掌控,這之間充滿許多外在有形與內在無形的衝突。

青少年也處於與未來真實社會接軌愈來愈靠近的階段,同時被賦予許多的發展任務、期待與擔憂,在通往形塑未來自我的道路上,青少年需要儲備許多能力,相對地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然孩子是否會遇到困境?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這些需要被好好的關心與陪伴的部分,往往被我們輕忽了,父母也被心中的理所當然與框架限制住了,從孩子的角度如何看待?我們是否也有機會停下來聽聽青少年的心聲?是否好奇青少年眼中的父母是如何呈現與困住他們的?

有幸在諮商室中,透過自願或非自願來談的青少年的心與眼,他們在與父母互動時,發現有幾種難以承受的父母樣態~

 

Read More

【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 Part I】作者:張馨怡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

No Comments

這些年,青少年前來諮商的比例逐漸增加,令人欣喜的是,心理健康可以從小開始被照顧與維護,而青少年族群的需求也逐漸被聽見和重視,有年齡層往下扎根的概念。然青少年是未成年人,故需有家長陪同,光從這一點看來,你會怎麼開始思考這”你憂、我也憂”的親子關係呢?

不過進到諮商室,發現同樣的「青少年諮商」,然還有不同的樣態呈現。

Read More

【返鄉路漫漫:別讓回家焦慮毀了你的美好假期】吳宏仁/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想到放連假要回家,我就煩到吃不下睡不好。』

『回家一定又要被問東問西,放個假怎麼比上班還累!』

『只要講到地雷話題就吵個沒完,代溝怎麼越來越深?』

在外地求學、工作的你/妳,是不是也曾因為連假到來而開始心情起伏不定?每每想到回家後可能面臨的敏感話題、爭吵、督促叮嚀…等等就開始心煩意亂。雖然我們總是開玩笑的說著所謂『收假症候群』、『Blue Monday』,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子出現『返鄉症候群』的狀況。無論是回家幾天發現自己的生活步調和家人差異很大(睡到自然醒會被碎念、滑手機打電動還要被管)、在時事新聞或者價值觀上的衝突(選舉投票支持誰、社會議題論戰)、生涯發展的詢問關心(什麼時候要結婚生小孩、工作升遷狀況如何),或者是在面對家人各種生理情緒狀態的影響、親戚之間串門子的三言兩語,都讓人在面對即將到來的連假返家時有著巨大壓力,各種身心狀況也隨之而來。家,曾幾何時變成了無法自在放鬆的地方,家人怎麼也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或是整天吵架的冤家?)

對於這樣的情緒風暴,要探討原因可以相當深遠,不僅關係到我們自身的成長和歷練,也牽扯著家人們在不同生命階段的議題,當然影響更多的當然是我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化與依附動力。而這些心理和關係層面的議題,若要深挖可能又是長篇大論,若是您有想更深入討論的需求,不妨找諮商師聊聊自己的狀況,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和覺察。而今天我就以簡單的以『五條線』的概念作為『連假返家懶人包』,為這條漫漫的返鄉路做好心理準備吧!

Read More

【走出拒學恐懼~】林怡君/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所長

No Comments

又到了開學季,而我在這個季節,經常想起在會談室相遇的,那些本應在校園裡揮灑青春,卻因故滯留在象徵安全堡壘的家中,難以入校的受苦心靈…。

曾經拒學的統測女孩,合併憂鬱與焦慮的情緒困擾,在輔導老師與導師的合作鼓勵下,好不容易答應踏出家門,來到校園進行諮商,起初女孩只能待在輔導室裡等待會談,而後逐漸可以進到班上,又逐漸在同學的陪伴下勇敢踏入她最害怕的實驗教室,在會談中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女孩藏在害怕底層的堅強與韌力,隨著見面的次數變多,我逐漸看到女孩展露出笑容,第10次見面,女孩說她覺得她可以結案了,在約定的最後一次見面那天,女孩帶著好友到會談室門口來見見我這個諮商師(也讓我見見她的好友),在不覺間女孩完成了高中的最後一哩路,那曾經是她以為此生無法再完成的一個階段,而如今女孩期待著不久後的大學生活!

畢業前夕,收到了女孩在最後一次諮商時與我約定的禮物:ㄧ封寫給其他因拒學而受苦的中學生的信,我們約好,把這封信匿名發表,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男孩與女孩們,帶來ㄧ份過來人的祝福與鼓勵!

————————————————————————–

嗨~我是今年高三的統測女孩,2017 年的時候開始了我的輔導人生。

國中升上高中生活環境完全變的不一樣,國中的朋友全都跟自己不同校、在高中完全沒有認識的人。我呢~又非常慢熱,因為國小曾經被霸凌過,變得很不相信別人。在這兩個問題下,我開始把自己埋進課本裡,所以成績變得很好,壓力也越來越大,怕自己的成績掉下去,又怕自己交不到朋友。

漸漸的我開始不愛上學,去學校的時候總是在想要怎麼結束掉自己的生命,甚至會躲到廁所裡哭,哭完又要裝做沒事一樣的回去上課,書也開始讀不進去。即使我看著那些字一整天,它們還是沒有進到腦海裡,成績也越來越差,我就更加倍的責怪自己,怪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讀書不行交友也不行,不知道自己活著做什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