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靈篇章

【練習更看重自己真實的感受與想法】陳梅慧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老師,我真的只是很單純地願意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沒有想要指揮大家,也沒有想要被當成領頭羊啊?為什麼他們要這樣說我?!」
「我根本就沒有說過她這樣那樣,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她,為什麼她硬是要這樣在背後說我?」……

很多案主前來諮商室,都是因為他人不真實的流言、批評、指責而覺得受傷、委屈、憤怒或哀傷,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人際困擾。偏偏這樣的人際困擾,也真的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連結,帶來一些破壞,會讓人因為這些不真實的言論而想要逃離關係,封閉自己,藉此保護自己不要再受到傷害了。

心理學家阿德勒才會說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也才會說人一切的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若我們身處在無人島上,就沒有這些問題了!但同時,又有非常多的研究證實,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連結與敞開的關係,對個人帶來的支持力又是十分地重要,可以讓我們有更大的一體感,支持個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更有力量地前行,那麼,對於這些他人不真實的言語評論,我們到底該怎麼看才好呢?

Read More

【單身.不寂寞~經驗分手後的療心生活】林怡君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想要瀟灑地揮一揮衣袖 卻拂不去長夜怔忡的影子
遂於風中畫滿了你的名字 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
-葉佳修 思念總在分手後

愛情,對多數人而言,是一場始於青春的戀(練)習曲,關於愛的經驗,有些人一見鍾情,高歌著因為愛所以愛;也有些人再見生情,細語輕唱著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朋友,還想有那麼一點點自私的佔有…。而經歷了情深深雨濛濛的愛火之後,生命難免曲終人散的寂寞,無論是單方的決定、雙方的共識、或因天人永隔的離別…。在一個人經歷別離與苦痛當下,往往在心中開始思考著:是否可以好好的,陪著自己,走過分手的心傷與失落,是否可以從傷痛中復原,重建心情,開啟新的生活…?

Read More

【給孩子的禮物】葉淑儀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身為父母的你(妳),是不是曾想過「孩子需要什麼?」、「我又能夠給孩子什麼?」這樣的問題呢?

愛,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當孩子生活在愛裡,他們會覺得安全,並且相信自己是重要且有價值的人。被愛的美好感覺,能為孩子堆砌出一處既柔軟又堅韌的心靈角落。這個心靈角落在個人遭遇挫折時,能提供撫慰與鼓舞的能量;面對挑戰時,能提供勇氣與希望。這個心靈角落在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持續運作。所以「愛」的確非常重要,只是該「怎麼愛」才好呢?

Read More

【結婚好?離婚好?幸福完整最好~】張馨怡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關於婚姻最好的比喻來自錢鍾書《圍城》一書——「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往外爬。」,到底何謂婚姻的實情呢? 不知為何腦海中出現劍湖山樂園的飛天潛艇G5呢???

2013年日劇”最完美的離婚”播出後,2018年韓劇又改編播出。此部劇深受喜愛,把婚姻中會經歷的所有關係細膩地在日常中呈現,讓許多觀眾在觀看時頻頻點頭稱是,卻也對號入座、心裏泛酸。

婚姻何來完美? 更遑論”離婚”了。

Read More

【療癒心方向-致天下的照顧者】林琦萱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長照是目前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後,大家關注的議題,指的是針對身體活動和認知功能受損而慢性失能,以至於日常需要無法獨立自主需要倚靠他人協助的照護的情況,也帶出了照顧者這個角色和族群。有多少悲劇都是在照顧者無力負擔照護的壓力而發生的,許多照顧者從職場上退出,進入照顧的角色,燃燒自己的生命,延續所愛的人的生命;照護的本質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當中需要承受很多對自我和關係的失落,照護的內外在壓力更是不在話下,更多的時候是自己和自己內在的衝突和痛苦。筆者多年服務於失智症家屬的經驗中,深深體會到照顧者並非技術和體力上的負荷,「心」才是支撐每個照顧者能夠在這條艱困且不知道盡頭在哪裡的路上,走下去的力量。甚至很多照顧者在患者離世後,繼續成為照顧領域的志工,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轉化這樣的辛苦來成就更多的家庭?答案是-他們從失去中,重新找回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