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靈篇章

【返鄉路漫漫:別讓回家焦慮毀了你的美好假期】吳宏仁/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想到放連假要回家,我就煩到吃不下睡不好。』

『回家一定又要被問東問西,放個假怎麼比上班還累!』

『只要講到地雷話題就吵個沒完,代溝怎麼越來越深?』

在外地求學、工作的你/妳,是不是也曾因為連假到來而開始心情起伏不定?每每想到回家後可能面臨的敏感話題、爭吵、督促叮嚀…等等就開始心煩意亂。雖然我們總是開玩笑的說著所謂『收假症候群』、『Blue Monday』,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子出現『返鄉症候群』的狀況。無論是回家幾天發現自己的生活步調和家人差異很大(睡到自然醒會被碎念、滑手機打電動還要被管)、在時事新聞或者價值觀上的衝突(選舉投票支持誰、社會議題論戰)、生涯發展的詢問關心(什麼時候要結婚生小孩、工作升遷狀況如何),或者是在面對家人各種生理情緒狀態的影響、親戚之間串門子的三言兩語,都讓人在面對即將到來的連假返家時有著巨大壓力,各種身心狀況也隨之而來。家,曾幾何時變成了無法自在放鬆的地方,家人怎麼也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或是整天吵架的冤家?)

對於這樣的情緒風暴,要探討原因可以相當深遠,不僅關係到我們自身的成長和歷練,也牽扯著家人們在不同生命階段的議題,當然影響更多的當然是我們與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化與依附動力。而這些心理和關係層面的議題,若要深挖可能又是長篇大論,若是您有想更深入討論的需求,不妨找諮商師聊聊自己的狀況,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和覺察。而今天我就以簡單的以『五條線』的概念作為『連假返家懶人包』,為這條漫漫的返鄉路做好心理準備吧!

Read More

【走出拒學恐懼~】林怡君/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所長

No Comments

又到了開學季,而我在這個季節,經常想起在會談室相遇的,那些本應在校園裡揮灑青春,卻因故滯留在象徵安全堡壘的家中,難以入校的受苦心靈…。

曾經拒學的統測女孩,合併憂鬱與焦慮的情緒困擾,在輔導老師與導師的合作鼓勵下,好不容易答應踏出家門,來到校園進行諮商,起初女孩只能待在輔導室裡等待會談,而後逐漸可以進到班上,又逐漸在同學的陪伴下勇敢踏入她最害怕的實驗教室,在會談中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女孩藏在害怕底層的堅強與韌力,隨著見面的次數變多,我逐漸看到女孩展露出笑容,第10次見面,女孩說她覺得她可以結案了,在約定的最後一次見面那天,女孩帶著好友到會談室門口來見見我這個諮商師(也讓我見見她的好友),在不覺間女孩完成了高中的最後一哩路,那曾經是她以為此生無法再完成的一個階段,而如今女孩期待著不久後的大學生活!

畢業前夕,收到了女孩在最後一次諮商時與我約定的禮物:ㄧ封寫給其他因拒學而受苦的中學生的信,我們約好,把這封信匿名發表,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男孩與女孩們,帶來ㄧ份過來人的祝福與鼓勵!

————————————————————————–

嗨~我是今年高三的統測女孩,2017 年的時候開始了我的輔導人生。

國中升上高中生活環境完全變的不一樣,國中的朋友全都跟自己不同校、在高中完全沒有認識的人。我呢~又非常慢熱,因為國小曾經被霸凌過,變得很不相信別人。在這兩個問題下,我開始把自己埋進課本裡,所以成績變得很好,壓力也越來越大,怕自己的成績掉下去,又怕自己交不到朋友。

漸漸的我開始不愛上學,去學校的時候總是在想要怎麼結束掉自己的生命,甚至會躲到廁所裡哭,哭完又要裝做沒事一樣的回去上課,書也開始讀不進去。即使我看著那些字一整天,它們還是沒有進到腦海裡,成績也越來越差,我就更加倍的責怪自己,怪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讀書不行交友也不行,不知道自己活著做什麼…。

Read More

【練習屬於你的專注力量】吳宏仁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經常有朋友問我:『當一個諮商師到底在做什麼呢?』

我的答覆總是:『專心地跟面前這個人說話。』

在這個電腦跑得比人腦還快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著實比過去方便許多,隨著這網路、雲端甚至是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需要刻意的去挑選或思考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因為排山倒海的資訊量每天都在沖刷著我們,而我們似乎也習慣於快速而片段的訊息接收模式。舉例來說:在網路生活開始之初,人們會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相簿,而朋友之間則是會去彼此的網頁瀏覽或者留言(有經歷過無名小站那個時代的『老』朋友們就知道我在說什麼);約莫十年前,臉書時代來臨,可以更快速地一次性瀏覽好友動態的模式開啟個人網頁的全新里程,至今仍有許多人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把動態消息刷好刷滿;而近幾年來IG世代的興起,更簡短、迅速、照片式的發文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潮流趨勢。從這每個人都曾接觸過的細節就很貼切地表現出我們在吸收資訊上的變遷。然而這樣的演變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更有效率的資訊接收和人際連結方式,卻也在不知不覺間減少著我們的專注力。

『如果你讓一個躺在床上幾個月的人,跟一個每天都走路上班的人比賽跑步,你猜猜誰會贏?』

這個問題除非有特殊的情形,答案我想不出意外會是後者。看過長年臥床的病人就會理解,一旦被剝奪使用肌肉的機會,很快的肌肉組織就會萎縮無力,而我們的大腦的運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Read More

【負向情緒來了怎麼辦?】黃敏怡 臨床心理師

No Comments
負向情緒來時,常會讓人難以專注、睡眠品質變差、食慾驟變,嚴重時還會干擾我們的工作表現、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等。當焦慮、難過、生氣等負向情緒頻繁出現,並擾亂到我們的生活時,可以怎麼做呢?
1. 先告訴自己:負向情緒不是我的敵人,而是來幫助我的朋友。
每種情緒都有各自的價值和功用,它們的出現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對外在情境做出適當地行為反應。例如:高興,可以讓我們更加投入當下活動,創造出更多美好的回憶;恐懼,讓我們對情境警備,以避免可能的危險。
負向情緒並非阻礙我們的敵人,相反的,它是一個前來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協助我們處理問題的好朋友。接納負向情緒,是和它好好相處的關鍵一步。

Read More

【單身.不寂寞~經驗分手後的療心生活】林怡君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所長

No Comments

想要瀟灑地揮一揮衣袖 卻拂不去長夜怔忡的影子
遂於風中畫滿了你的名字 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
-葉佳修 思念總在分手後

愛情,對多數人而言,是一場始於青春的戀(練)習曲,關於愛的經驗,有些人一見鍾情,高歌著因為愛所以愛;也有些人再見生情,細語輕唱著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朋友,還想有那麼一點點自私的佔有…。而經歷了情深深雨濛濛的愛火之後,生命難免曲終人散的寂寞,無論是單方的決定、雙方的共識、或因天人永隔的離別…。在一個人經歷別離與苦痛當下,往往在心中開始思考著:是否可以好好的,陪著自己,走過分手的心傷與失落,是否可以從傷痛中復原,重建心情,開啟新的生活…?

剛分手不到一個月的念念說:「我對他的愛,上了癮…,而分手,最難受的就是生活中與他有關的種種戒斷症狀…」。在分手初期,多數分手者感到最大的困境是面對形單影隻的自我,彷彿天涯之間苦無療癒寂寞的感覺,而這樣的感覺,也正是讓我們探索對於感情看重的價值與意義的一個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