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智慧】作者:Sandy

No Comments

第一次接觸NLP是在今年(2020)初2月的初階課程,由於自己很喜歡趙淑華老師在課程中的引導方式,課後決定再報名後續的進階課程。在8月份舉辦的「NLP療癒性隱喻」,藉由老師的生動有趣的引導方式與分組遊戲、討論,我瞭解隱喻是非常有力量的,它可以深入我們的潛意識,鬆動未曾覺察到的固著框架。如此以來,可避免因直接或有意識的的觸碰對方或自己的固著框架,挑起防禦反應。除此之外,在這次的課程中,我也經歷到前所未有的奇幻旅程。

課程的第一天,老師陸續出一些題目,讓大家開始學習運用隱喻。其中一個題目,是為「自己的特質」下一個隱喻。我為自己的特質描述的隱喻為「太陽」,但需要風、雨、雲的存在,才不會因為太炙熱傷害到生物;太陽的光芒從來沒有熄滅過,就算被烏雲遮起來,也不曾消失。

接下來,老師請大家為自己設立的隱喻進行拆解,分別進行一下4個步驟:

Read More

【練習屬於你的專注力量】吳宏仁 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經常有朋友問我:『當一個諮商師到底在做什麼呢?』

我的答覆總是:『專心地跟面前這個人說話。』

在這個電腦跑得比人腦還快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著實比過去方便許多,隨著這網路、雲端甚至是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需要刻意的去挑選或思考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因為排山倒海的資訊量每天都在沖刷著我們,而我們似乎也習慣於快速而片段的訊息接收模式。舉例來說:在網路生活開始之初,人們會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相簿,而朋友之間則是會去彼此的網頁瀏覽或者留言(有經歷過無名小站那個時代的『老』朋友們就知道我在說什麼);約莫十年前,臉書時代來臨,可以更快速地一次性瀏覽好友動態的模式開啟個人網頁的全新里程,至今仍有許多人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把動態消息刷好刷滿;而近幾年來IG世代的興起,更簡短、迅速、照片式的發文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潮流趨勢。從這每個人都曾接觸過的細節就很貼切地表現出我們在吸收資訊上的變遷。然而這樣的演變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更有效率的資訊接收和人際連結方式,卻也在不知不覺間減少著我們的專注力。

『如果你讓一個躺在床上幾個月的人,跟一個每天都走路上班的人比賽跑步,你猜猜誰會贏?』

這個問題除非有特殊的情形,答案我想不出意外會是後者。看過長年臥床的病人就會理解,一旦被剝奪使用肌肉的機會,很快的肌肉組織就會萎縮無力,而我們的大腦的運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Read More

【諮商心得】作者:不署名

No Comments
初次進入諮商室的先生與我就是那個多年帶刺帶傷的他和我,我們之間的溝通多年來中間已經生成一條大鴻溝,連帶著整個家也被冷氣團壟罩。
所謂的夫妻溝通其實就是各說各話,先講先贏或者是永遠在最後一句話表明自己才是對的,一直以來各自表述話題無法對焦,過程中我總覺得辛苦、無奈,經常一開口先生以為他懂我,就先說了長篇大論 (他認為他知道我要說什麼) 那不是我的本意,他甚至曲解我意思,其實我根本才開口我的話就被打斷,完全沒有表達出來,他還會責怪我都沒聽懂他的話、抓不到重點,他只顧著說著他的想法和觀點和快速解決問題。這讓我經常愈講愈生氣、難過對方不懂我,深深感覺未受尊重和強烈的挫折感。
進到會談室… 他才能真正說出 “不忍我受苦” 、 “想告訴我解決之道” 以早日脫離痛苦深淵。

Read More

【從人格九型找到回家的路】作者:Paige

No Comments
一直在找一條回家的路。
想了解自己究竟是誰、從何而來、要往哪裡去? 生到死之間的旅程,生命要我們學會的功課是什麼? 我以外的眾生呢? 他們是誰? 他們的課題是什麼? 當我與其他人的生命有交會的時候,我們之間傳遞的能量是什麼?
生命情境帶來的各種情緒波動,像是海上浪潮的高低起伏,從未停歇;而我更想探究的,是海面下、屬於生命本質而恆常的,如同海洋深層的沉穩與平靜 — 我們的內在神性,或者說,本自俱足的佛性。You name it.
這些年陸陸續續讀了一些書 (覺醒的你、與神對話、遇見未知的自己、當下的力量、修練當下的力量、心經:通往心經開悟的《心經》、地藏經:五濁惡世轉遍地寶藏,勝義般若經、情緒密碼、情緒排寒、把自己愛回來:改寫生命腳本的療癒故事、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而這堂由杜華心苑趙淑華老師帶領的九型人格課程,是我在去年就替自己準備好的禮物。想了解自己、了解別人。想回家。

Read More

【負向情緒來了怎麼辦?】黃敏怡 臨床心理師

No Comments
負向情緒來時,常會讓人難以專注、睡眠品質變差、食慾驟變,嚴重時還會干擾我們的工作表現、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等。當焦慮、難過、生氣等負向情緒頻繁出現,並擾亂到我們的生活時,可以怎麼做呢?
1. 先告訴自己:負向情緒不是我的敵人,而是來幫助我的朋友。
每種情緒都有各自的價值和功用,它們的出現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對外在情境做出適當地行為反應。例如:高興,可以讓我們更加投入當下活動,創造出更多美好的回憶;恐懼,讓我們對情境警備,以避免可能的危險。
負向情緒並非阻礙我們的敵人,相反的,它是一個前來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協助我們處理問題的好朋友。接納負向情緒,是和它好好相處的關鍵一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