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緣盡,走到不得不分手的一步,總期待好聚好散,希望快快過了這一道艱難的關卡,迎接新的生活。但事實上,離婚通常是漫長煎熬的「過程」,當事人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其中折磨人最久的苦,可能是「不同住父母和孩子間的親情」。孩子不像財產可以對切兩半,當大人決心分手時,註定讓一輩子切不斷的親情,面臨複雜的發展,若孩子未成年,則更有難以處理的親子關係或教養議題。

不要輕易放棄擔任主要照顧者角色

教養風格隨人而異,如果您是凡事以子女為中心的父母,建議您不要輕易放棄行使親權或擔任主要照顧者的角色。這麼勸您,不是我主張非拿到親權不可,也不是認同父母應該凡事以子女為中心。而是因為看到許多不同住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對前配偶的教養方法不能忍受時,想要再做些什麼去改變現狀,所要承受的痛苦絕不亞於「離婚的煎熬」。由兩個大人中教養比較堅定的一位來擔任主要照顧者,有可能減輕一點未來在教養歧見上的衝突。離婚後父母在教養歧見的衝突對孩子產生的壓力,其實不會比離婚前小。

不乏女性會跟我說一種沒根據的信念:「雖然孩子現在跟他,但我相信孩子長大了以後會來找我。」或者「孩子都是愛媽媽的。」不知道是否因為生育或哺育新生兒的經驗,女人對親子關係比較有自信?我沒有聽過男性這麼說過。但是這個想法把親子關係的形成歸因於「身分」,忽視了親子關係其實和其他的關係一樣,都是要靠「經營」來維繫的,並沒有例外。

父母沒有因為不同住而不愛他

我不主張「離婚時,非拿到親權不可」,如果孩子跟對方住,對孩子的整體益處多於跟自己,當然是得接受這個事實。擔任主要照顧者,可以透過為孩子準備餐食、接送孩子上下學、陪伴就醫等等日常生活照顧瑣事傳遞父母的愛,不同住的父母,真的就需要多花心思、善用親子見面的短暫時光,去經營親子關係。我鼓勵不同住的父母在學齡階段結束前,能保持每個月至少有兩次的相處時間。把握有限時間積極聆聽孩子說話、一起做些事或活動,讓彼此共同的記憶持續更新。我要說,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沒有因為不同住而不愛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突然閃電打雷、地震襲來,他不能立即被你抱住;晚上睡不著時,沒有你哄著他睡;拿到老師給的獎勵不能立即跟你分享;遇到困難不能馬上問你……你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日子一久,孩子很難不產生「我不好、我不值得被愛」的心情,這種心情不但有損孩子的正向自我概念發展,對親情的維繫當然也是阻礙。所以,我覺得能把握親子見面時,傳遞「我沒有因為不同住而不愛你」就足夠了。雖然孩子成年後可能慢慢理解「不是我不好」,但是若親情沒有維繫住,想在成年後重修親子關係更不簡單。

在親子時光中,你期望什麼?

曾有一個媽媽在離婚前母子兩人相依為命三年,到最後卻很無奈地沒有擔任主要照顧者,她相信跟著爸爸的孩子絕不能忍受媽媽永遠消失,於是很用心地在學校旁找到一份工作,以便利用午休去看孩子,老師也很關注孩子思念母親,主動挪出每星期至少一個午休給母子兩人在學校的空教室中一起用午餐。有一天她難過地來找我,她說午餐時間是他們僅有的相聚時間,所以「把握時間關心」孩子,詢問孩子「最近過得怎樣?」9歲的男生常紅著眼忍住淚,她緊張地問孩子「是否被爸爸虐待?」孩子都說沒有,叫她不要問。她很擔心孩子跟爸爸過得不好,但又覺得若孩子說「我的確過得不好,那妳會帶我走嗎?」她也搶不過爸爸,親子時光都在哭哭啼啼中度過,這好像也不是她期望的。我問她期望什麼?她說希望這一小時中好好愛孩子!於是我請她從過去的經驗,以她對孩子的認識去思考如何善用午休這一小時。後來她準備午餐及孩子有興趣的兒童讀物去學校,先和孩子一起分食享用,然後和孩子一起閱讀。閱讀後,母子透過聊書本的內容聊到彼此生活近況。而親子間也的確從中維繫住好一段期間的親情。

這個媽媽是在主要照顧者阻礙見面中,努力地爭取到親子時間來經營著。如果您是有比較多時間相處的父母,可以做更多事。千萬不要只是去吃大餐、送禮物、遊樂園而已。更不要把親子見面變成「調查、拷問時間」,那可能讓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親子時間,然後不同住者又把「孩子排斥見面」詮釋為「主要照顧者的阻撓」!

尊重青少年的意願,他才不會彈更遠

常聽到青少年的父母遇到這種狀況,同住者抱怨:「孩子親子日不想去那邊,對方都以為是我阻撓的!」不同住者抱怨:「都是因為對方平常跟孩子洗腦,孩子才會不喜歡靠近我!」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經營好親子時間,孩子大一點就會抗拒。他已經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活動,為什麼他要撥時間來「陪伴」在他生活中消失的那個人?有一個長期駐外工作的爸爸,離婚時女兒已高年級了,定期的親子日對孩子來說是件苦差事,她甚至抱怨:「生氣他們離婚,沒離婚我就不用每個月去見爸爸!」原來爸爸在她成長中缺席很久了,爸爸還是主張「再多給我一點相聚時間,我一定能彌補父愛!」聽到他的渴望,我覺得遺憾及不捨,但是親情只能聚沙成堡,沒有一蹴可及,我請他想想能夠與長期疏離的孩子,再創造出什麼新的連結?後來他想了一個點子讓我很感動:他說孩子和媽媽住處不適合養寵物,他或許可以和孩子一起在他的住處養一隻孩子想要的寵物!

如果您的孩子正值青少年,且兒童期的關係基礎不夠時,現在真的勉強不來。您越心急可能越推遠孩子,此時要多一點創意!

別讓孩子承擔背叛

小學階段的孩子,跟爸爸說沒那麼喜歡媽媽,或跟媽媽說沒那麼喜歡爸爸,內心得承受背叛父母的壓力,並不好受。青少年以後的孩子,就會想切割:「大人之間的事!與我何干?」父母將自己的婚姻挫敗投射在孩子身上—我想你跟他相處時一定跟我一樣覺得不快樂,很可能是自己還沒有處理好失落。父母要做的事是好好的照顧自己,不是拿孩子愛來照顧自己。

和孩子在一起時,能夠盡量放下大人間的不快,就儘量放下,專注在親子之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