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療癒力:為什麼要每天來點負能量?】吳宏仁/諮商心理師

No Comments

『不管你有沒有被討厭的勇氣,都改變不了討人厭的事實。』

『夢想這條路踏上了…才能證明你真的是在作夢啊!』

—-摘錄自『每天來點負能量』

如果常逛書店的人,應該都會知道上面這兩句話所要諷刺的暢銷書。『每天來點負能量』從臉書專頁,一直到出了一本小書,甚至還開過一場展覽。在這個正能量與勵志書籍當道的時代,作者卻反其道而行,用尖銳又現實的口吻寫下一則則負能量話語。沒有安慰也不勵志,但是卻快速的竄紅,有許多人甚至認為這些短語比所謂的勵志書籍還受用,其中到底有什麼奧祕之處呢?

首先,負能量短語最能夠打動人心的關鍵就在於『同理心』。遇到煩惱的事情時,我們總會希望有人能夠懂得我們的處境,或是能夠讓我們好好傾訴抱怨一番。雖然我們也都知道要積極努力解決問題,但是當心情正糟的時候,若是有人一直說著『凡事要往好處想』、『看開一點啊』、『要正向思考呀』等等的話語,聽在耳裡可能不是鼓勵,反而是更多無形的壓力。負能量短語雖然說得很現實冷酷,但是看著這些話語,在困境中的我們反而感受到原來有人也遭遇類似的困境,或者了解自己的苦難不是獨一無二的。例如:『現在人聯絡的方式越多,卻越難聯絡到一個人』、『沒有一個挖礦工人,靠挖礦當上了礦場老闆』就是屬於這一類的例子,在我們感到痛苦時,有時候需要不是逼著我們積極努力前進,而是希望自己的處境能夠被了解。

再者,從諮商的角度來看,有些負能量話語發揮的作用類似於諮商技巧中的『面質』技巧。『面質』指的是諮商師對當事人言行、態度、表裡不一致的狀況提出質疑,幫助當事人正視自身的不一致。簡單來說,就是點出一個人不真實的包裝、說詞或做法,讓他看見真實的自己。例如『現在很多人都說著要勇敢作夢,結果都只剩下做夢的骨氣,而沒有夢醒的勇氣』、『其實,每次你以為自己把情緒隱藏的很好,但其實只是沒有人關心你而已』…等等,就是屬於這一類的話語。在諮商中,需要彼此的關係夠好,面質才會有效果發生,因為當事人會知道,面質的目的不是在攻擊,而是諮商師想要幫助當事人才點出這些不一致。當我們看著負能量短語的時候,我們也會知道,雖然這些話說的如此銳利和現實,但是卻可能戳中了心中最真實的狀態和想法,也就是說出了『實話』

最後,負能量短語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就是『幽默』,當生活遇到困境時,雖然終究要努力解決問題,可是在面對和處理的過程勢必有一番辛苦,而適度以幽默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的處境,能夠讓我們在苦笑中化解一些辛苦和無奈。例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不過有些人出生前就準備好了』、『如果你覺得自己一整天累得跟狗一樣,你真是誤會大了,狗都沒你這麼累』…等等,就是對生活困境的幽默感。讓我們在調侃自己之餘,重新拾起一些繼續走下去的力氣。

有了同理心、面質與幽默這些元素,負能量帶給我們的不會只是話語上的負面意思,而是一種關心和理解,是一記當頭棒喝,或者是一句幽默的玩笑,讓我們用另一種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更真誠的面對每天發生的喜怒哀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