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時代的煩惱:網路給了我們什麼?】作者:吳宏仁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拜科技飛快進步所賜,許多二十年前都還是想像的科幻場景,如今都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飯,從網路聊天室到通訊軟體再到超越現實的元宇宙?從社群網站連結到大數據資料分析預測。當然,我並非網際網路或者尖端科技的擅長者,就不繼續賣弄這些酷炫詞彙了。在這篇文章裡,我想透過在這幾年在諮商中的經驗,談談在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中,我所看見的那些隨之而生的『煩惱』。
一、 時間與專注力的破碎零散
拿起手機滑兩下,打開平板看幾個影片,在幾個App之間切換自如,這是連小學生都能夠得心應手的操作,甚至已經成為再自然不過的動作。但是這些日常其實都是我們專注力的一部分,而它們正被一點一點地分割,而我們的時間也就在這些片段之中不知覺地流走了。常常聽到有人說:「不知道做了什麼,一天就完了。」、「一個晚上好像也沒幹嘛,就耗到天亮了。」但同時又會說著:「事情堆了好多都還做不完!」、「如果再多一點時間就可以做得更好了。」煩惱著時間不夠用的同時,時間卻一點一點被蠶食鯨吞。曾有人評論過:「現代科技與媒體就是一場注意力的爭奪賽。」從文章部落格到一張照片一句話的簡短發文,再到一次幾秒的短影片興起,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能夠更快地抓住你下一秒的注意力,綿延不斷。我說,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個人一天擁有的時間,但是要真正「擁有」和「掌控」自己的24小時,就得在生活中發現那悄悄被偷走的分秒,不再讓「你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
二、 人際網絡的超時空參與
你的手機裡有多少個群組呢?你的通訊軟體裡有多少好友呢?手機與網路的普及,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聯繫變得簡單,只要在手機上打打字、傳張照片貼圖,人與人之間就能夠這樣保持聯繫,我們也能同步分享生活中的點滴給許許多多不在這個場合的朋友們。這樣的人際連結確實便利又美好,並且給了我們無限的人際機會。不過常常會看到如此的畫面: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飯或喝下午茶,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天,在聊天之際各自滑著自己的手機,甚至有時候會看見同桌一組人馬沒有人開口說話,卻各自對著螢幕專心地敲著文字,我想,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此了吧!通訊軟體方便了人際聯繫,但我們卻低估了人際相處所需要的「關注」成本,你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的經驗:敲著手機中的對話框的同時聽著身邊的人在說話,然後回過神來時才發現自己似乎沒聽清楚對方的話語,然後只好再問一次:「蛤?你剛剛說什麼?」網路讓天涯海角的人能夠在雲端聚首,卻也可能讓近在咫尺的人彷若陌生無語。無論是在手機或者現場的相遇,請記得:人與人交流最珍貴之處就在於全心全意地聆聽與回應,我想每個人也都希望被這樣對待吧!
三、 高速效率帶來的低度耐心
你能夠忍受手機開一個網頁轉圈圈多少時間呢?你能夠接受聊天的對方已讀訊息之後多久還沒回應呢?從3G一路走到5G時代,電信公司總是標榜著幾分鐘就可以下載一部電影,或是流暢幾乎無時間差的連線速度,日新月異的科技工具也讓我們可以方便迅速地完成各種事情。而我們在這樣的訓練之下,也已經習慣於各種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的途徑或者方法。所以常常在諮商中聽見人們說著:「蛤,感覺就會很麻煩,就不太想要去做了。」、「不知道為何,我總是會對身邊的事物感到煩躁。」當習慣於快速看見成果的我們,遇上了需要時間慢慢堆疊,或者無法馬上盡如己意的事情時,往往就會出現麻煩、煩躁等感受。然而,在生活中需要一點一滴耐心累積而來的事物仍然存在,例如感受情緒、反思自我、體驗生活、交流溝通等等皆是如此,雖然這些事物並非生存必需品,但如果少了這些事情,我們彷彿就只是快速處理生活問題的高效能工具,當遇到無法速效解決的事情時,就容易被煩躁的情緒淹沒而無法脫身。以前在學音樂時,無論是哪一種樂器,總是會有一本又一本漫長而枯燥乏味的基本練習作為每日功課,當時的自己多麼想快一點彈奏出華美悅耳的曲子,對於這些無聊重複的練習往往嗤之以鼻。但是漸漸在過程中發現,如果沒有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耐心磨練,再厲害的歌曲演奏出來都只是虛有其表,全然沒有內涵深度可言。所以,在充滿高效率的便利時代,記得找幾件你願意靜下心來反覆琢磨的小事,可能是閱讀、書寫、冥想甚至是發呆,也可以是烹飪、泡茶、運動或者是散步,讓你能夠在光速時代稍微緩下腳步,重新練習平靜淡然的耐心。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