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心靈篇章

【除了贏在起跑點,還有能陪伴他走過一生的寶藏】

No Comments

作者:吳宏仁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近日關於「每天只睡六小時的小學兄妹」新聞沸沸揚揚,各方的評論、意見及觀點也都不斷湧現,無論是反對或是贊成都各有說法,相信正在教養著孩子的家長們也都深有感觸。當大家都在討論著到底「贏」在起跑點的教養方式是否合宜時,我想從另一個觀點來談談,在人生的「贏」之外,孩子更需要在成長中學到的寶藏,足夠用來走過這一生。

第一個寶藏:同理心

是個老掉牙的主題,不過我會把同理心放在第一件事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同理心是當代孩子們所最容易缺乏的一件事。在越來越雲端的時代,孩子們伴隨著數位科技成長,必然地壓縮了直接與他人互動的機會,無論是交友、遊戲甚至是團體人際關係,在方便的科技之下有著極佳的效率,再加上充滿競爭的學習環境,會發現許多孩子的世界更多關注在「自己」,對於「他人」則不這麼在意,學習同理心的機會也自然就減少了。在缺乏同理心的狀態下,孩子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深度逐漸變淺,人際或親密關係支持的力量自然也就薄弱,當人生遇到困境時,陷入無助危機的風險也就相對增加。所以同理心不僅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情感榫鈕,其實更是能夠提供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危機保護傘。

第二個寶藏:表達意願

在諮商工作中,來談者願意將自己「説出來」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很重要的治療意義。在述說的過程中,人們能夠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緒與想法,能夠信任他人將自己的內在呈現,能夠與人一起討論自己發生的一切。但是這樣「説」的意願,在許多孩子或青少年身上卻是相當缺乏,或者說不熟練的。無論是在過去曾經表達但得不到回應的失望經驗,還是在生活中沒有建立這樣的表達習慣(因為我們大人們也常常都不說),都讓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沈默,沈默到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都無從說起,直到發生了種種的問題才讓家長們錯愕卻又無從了解。因此,給孩子一個持續能夠自在表達的環境和態度,正是讓他們學會表達的沃土,當孩子願意跟爸媽講講生活中的瑣事,聊聊對於周遭人事物的觀感,甚至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訴苦求助,都是我們能夠給他最重要的一份禮物。當然,也許當孩子大了,有些事情不一定都會跟父母說,但是只要他擁有「説」的意願,在他未來的人生路上就一定能夠去尋找他能夠説的對象。

第三個寶藏:心理韌性

這個詞彙說起來稍有一些拗口,但是我認為它比較接近大家熟知的「挫折容忍力」、「耐心」、「享受當下」這三個概念的總和。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的孩子有著比過去更多的資訊與資源,他們有更多去嘗試和摸索的機會,也有更多允許失敗的寬容和接納。這原本應是一個不錯的發展趨勢,但是如果這些「嘗試」與「挑戰」只是為了「成功」或「有用的成果」,那就少了在過程中原本能夠獲得的寶貴經驗。所以我們常常會看見「每件事情剛開始都很有興趣,但是一遇到挫折就想放棄的孩子」、「常常做一件事情久了就抱怨無聊的孩子」、「覺得花費時間精力不符合成果CP值就不做的孩子(最常見的台詞應該就是:讀這個幹嘛,以後又用不到)」。接著會變成「什麼都想做,但是什麼都沒做的孩子」,最後演變成「什麼都不想做的孩子」。

要培養心理韌性,我認為需要以下幾個基礎概念練習:

1. 努力也許會成功,但是去「努力」這件事情本身就很值得讚許,試著去肯定做一件事情的「努力」而非「成果」。

2. 挫折和失敗當然很難受,但它也是一面認清自己實力的誠實之鏡,然後想想還有什麼是能力所及可以嘗試的改變。

3. 當情緒來臨時別急著躲開或解決,問問自己現在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在緩衝過後,再問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

4. 練習從不同觀點或者與不同人討論同一件事物,很多無聊的事情其實可以被賦予新的意義或觀點。

5. 暫時把「有沒有用」的評論放在一旁,試著專心地、單純地去做一件事情,並體驗「過程」中的一切,如果可以找人討論看看這些過程內容就更好了。

聰明的你想必也看出來了,這些概念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夠自己做到或領悟的,所以如何「陪伴」孩子一起練習這些概念,正是作為父母可以做的重要任務。當一個孩子擁有心理韌性,就如同有了生命中重要的免疫力,能夠在挫敗哭泣後再次嘗試挑戰,能夠為了自己認同的目標展現恆心毅力,能夠在各種狀況或環境中安然自處。

贏在起跑點當然很重要,但是這一生要如何跑完也是必然要面對的考驗。有了同理心,就能夠與人建立緊密關係,在需要的時候彼此能互相扶持度過難關;有了表達意願,就不會一個人孤單承受痛苦,更能夠在述說的過程中療癒自己;有了心理韌性,即便人生遇到意外的狂風暴雨,也能夠在逆境之中找到肯定自己的意義。身為父母,當然希望儘可能給予孩子各種能夠「贏」或者「幸福」的資源,但是這一輩子有多長,會遇到的事情不可能全然預料,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能夠擁有這三個寶藏,將能夠陪伴他們更安穩地走過這一生中的每個晴雨風浪。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吳宏仁諮商心理師#孩子#同理心#心理韌性#表達意願

【刻板印象的威脅】

No Comments

作者:侯巧玲臨床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最近因工作的緣故有機會跟一些在戒除一些舊習慣的大哥、大姊互動,我問他們關於小提琴他們想到甚麼,他們給了優雅、外國人、想睡覺、聲音像殺雞聲等回答。我又問他們關於黑手他們想到甚麼,他們說修理機械、修理機車、江湖味、香菸檳榔等回答。

最後,我問他們小提琴跟黑手之間有甚麼關聯,結果每個人都說沒有關聯、兩個東西天差地遠。其實大哥、大姊們的答案並未超出我的想像,因為之前他們說出正是一種對小提琴、黑手的刻板印象。

之後,我放了台灣一位黑手小提琴家洪培翔的影片,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上youtube搜尋。簡單介紹這一位藝術家,洪培翔雲林人,農家子弟,第一次接觸古典樂是青少年時期,當時他一邊幫忙務農一聽廣播,才發現有古典樂如此好聽的音樂。年少沒有資源的他以及為了要討生活,他並沒有學習音樂而是從事機械維修,等到他賺了錢三十幾歲到德國玩,接觸到小提琴,當時他向旅行團的團員借錢,湊到八千美元買了一把小提琴回國。當時的他真的是一位門外漢,小提琴買回來,要拉時卻發現琴發不出聲音,他拿著琴去樂器行確認自己是不是被騙了買到假的琴,才知道是因為沒抹松香小提琴才會沒有聲音。他拜託樂器行幫他找老師,開啟學琴之路。學琴的過程,朋友、老師剛開始多是認為他只是三分鐘熱度無法堅持多久,也許當時只有他看好自己,一路堅持不懈,他穿著吊嘎阿、藍白拖在店門口拉小提琴的身影上了CNN、受邀站上小巨蛋舞台在萬人面前演奏。

除了小提琴以外,他也學了多國語言包括英語、泰語、德語,他說一般人對黑手的印象下班後多是吃喝嫖賭,但他沒有興趣,他寧願把時間花在他有興趣的事,他說只要有毅力,想個辦法,堅持一定能學會。

洪培翔先生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不懈的努力,他也默默打破了刻板印象的威脅。刻板印象,指人類對於某些特定類型人、事、物的一種概括的看法,如女生數理比較男生差、黑人運動比白人好,洪培翔在影片說一般人認為黑手下班後喜歡吃喝嫖賭等。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許多刻板印象,小至偏好、性別、學歷、年齡,大至種族、國籍、宗教信仰等。刻板印象常無形的影響著我們的信念、決策,我們可能不自覺。刻板印象的概念大家應該比較熟悉,那甚麼是刻板印象威脅呢?刻板印象威脅指一個人在某種環境裡,會擔憂或焦慮自己的行為,將會驗證那些對於自己所屬社會群體的負面刻板印象,而這種焦慮將會影響該人的表現,使得他的表現變差。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研究,1995年曾有研究者邀請了白人學生與黑人學生做實驗,實驗前,有一部分的學生被告知測驗與智力有關,有一部分的則被告知測驗是測試解決問題的取向與智力無關。結果發現,被告知與智力有關的那一組,黑人學生表現的比白人學生差,且達顯著。被告知測試解決問題取向的那一組,黑人學生與白人學生表現一樣好。研究者認為黑人學生成績表現不佳,並不是源自於他們天生條件較差,而是因為黑人學生在被告知「測驗與智力有關」時,促發了認為自身種族及能力較差的刻板印象而產生了心理壓力。黑人學生不想被看得比白人學生笨,試圖像社會證明刻板印象是錯的,腦內資源為了應付額外的壓力(大腦的認知功能會不斷抑制負面情緒及想法,伴隨的生理壓力會影響前額葉的功能)反而影響原來的實力導致表現變差。驚奇吧,明明是錯誤的刻板印象,卻變成真實的預言。

日常中發現自己受到刻板印象的威脅怎麼辦? 我們可以告訴自己,刻板印象是通常是一種蓋括的看法,本來對一個群體部分的、片面的、不完全的概念。我們可以試著在生活中找到許多證明刻板印象是不合理信念的例子,證明刻板印象不是真的。另外,我們也可以像黑手小提琴家洪培翔一樣,從自我理解與肯定做起,清晰明確自己要甚麼和做甚麼,自然不陷入刻板印象威脅的泥濘裡。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851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侯巧玲臨床心理師#刻板印象威脅#自我肯定

【孕產之後的心理支持】

1 Comment

【孕產之後的心理支持】

作者:陳韻如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當懷孕的消息傳開,我得到最熱切的提醒都是:坐月子要做好。現在回想起當下自己的不以為意,實在是低估了孕產之後身體與心理的巨大變化。原來,新手媽媽的前三個月,是天底下最瘋狂的操練。

我們社會對於孕產之後的心理支持非常有限,親朋好友的焦點都從圓滾滾的孕肚轉移到只會睡跟哭的迷你人類身上。事實上,不只是周遭的人,新手媽媽本人也會因著物種演化的設定而將所有身心資源投注在嬰兒身上。喝多少奶、睡了多久、尿量多少、排泄是否正常、生長曲線落點、各種身體檢查結果與追蹤等等。同時,需面臨生產時的傷口復原、被中斷的睡眠、體內賀爾蒙的鉅變、社會期待的母乳哺育壓力以及各方各界「這樣做小孩才會長得好」的意見。

我才發現,打從心底流露的母愛,原來是不穩定的。時高時低,時有時無。甚至,是有限度的。當睡眠長期被剝奪,母愛很快就會乾枯。我也才發現,照顧一個似人又還不是人的生物,會被迫重新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尤其那些從來就不願意承認的脆弱和無能,在這生物面前無處可躲、一覽無遺。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新手媽媽這個階段,請先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奧斯卡影后楊紫瓊在頒獎典禮上說:「全天下的媽媽,都是超級英雄。」。你絕對也不例外。這不是一件凡人能夠勝任的差事,在半夜忍受無名的哭鬧、如履薄冰地檢視照護的一舉一動、瀏覽過多的網路資訊而過度焦慮、企圖在體力透支時運動以恢復過往體態、適應和另一半的分工與摩擦、維繫滿足親友對新生兒的關懷等,你所承受的身心壓力是龐大到難以想像的。

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獨自承受這一切。即便我們一再被催眠「為母則強」、「母愛能戰勝一切」,但是身而為人,當壓力已經超出可承受的範圍,崩潰與爆衝都是必定會出現的壓力反應。

因此,請為自己找到足夠的支持系統,可以是親朋好友,也可以是專業人員;請允許自己的無能,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取得照護一個新生命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術;請接受每一次的情緒翻滾,那有一部分來自混亂的賀爾蒙,還有一部分來自疲倦到不行的身體;請留意自己的想法,若有強烈且揮之不去的負向想法,即時向專業求助是最成熟且明智的做法。

最後,如果你有朋友正在經歷新手媽媽的階段,提供建議的同時,請記得也給她滿滿的肯定。不用有特別的理由,單純因為她正在擔任新手媽媽這個角色,就值得被鼓勵。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851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陳韻如諮商心理師#懷孕#新手媽媽#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