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覺察

【諮商心得分享特輯】

No Comments

【諮商心得分享特輯】又來啦~~特輯是由心苑的來談者們在諮商結束後提供、分享的回饋所組成~

我們會固定整理與大家分享!

希望透過這些來談者們實際經驗諮商過後的分享,可以讓大家對於諮商有更多的認識,也能夠給予想諮商,但又有點猶豫的你,關於諮商的一些參考與新想法!

———————————–

1. 沒有過多的擔心將心裡盤根錯節糾結一通的情緒陳述出來,並藉由諮商師的整理、重述及支持,慢慢鬆開糾結的結,也提升了自我對情緒反應的覺察及練習應對。

2. 察覺自身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負面觀感,這些負面的觀感漸漸的壓垮自己,但事情可能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糟。

3. 謝謝有個老師願意陪伴我說話 至少有段時間是不孤單的

4. 認同接納自己,不用排斥自己擁有的特質

*本文分享已經當事人同意

預約連結: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851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諮商心得#陪伴#覺察#傾聽#接納

【非暴力溝通-守護好自己的狀態】

No Comments
作者:陳梅慧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達賴喇嘛曾在「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的書中提及,在他眼中,世界上只有二種人:痛苦的人和喜悅的人。我透過這句話來與我的生命經驗相應證,我發現,一個喜悅的人是不會想去為難別人、找別人麻煩或挑剔別人的。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每個人的「狀態」是我們行為背後很核心很關鍵的基底哪!
我們常聽當媽媽的會說,到了晚上十點半後,自己馬上會變身為虎媽。為什麼呢?因為在那個當下,時間的壓力是愈來愈大了,孩子還沒睡或有功課還沒完成、媽媽可能還有家事、公事尚未處理,媽媽的身體也隨著時間變晚愈來愈疲累,諸多壓力下真的很難給出溫柔的陪伴。換句話說,為何變成虎媽?是因為此時的媽媽有很多的需要都沒能滿足,正處在「需要未滿足」的「痛苦狀態」中,變成虎媽就很能理解了。
用非暴力溝通的語言來看這「痛苦的人」與「喜悅的人」,就會解讀成「需要未能滿足的人」與「需要被滿足」的人。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共通的需要,當需要被滿足時,我們就會處在正向、喜悅、歡愉的狀態中;相反地,若需要是沒有被滿足的,那麼我們就會處在焦慮、不安、匱乏的痛苦狀態中。而我們的狀態,會隨著每個時刻的滿足或未滿足而動態地起起落落,這樣的起起落落又會影響我們對眼前挑戰的接納程度與因應能力,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
說到這裡,我認為我們可以有二個觀點可以來陪伴自己。
1️⃣第一個觀點是,我們要常常覺察自己的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自己在某個時期特別愛拖延、特別容易與人有衝突、特別容易暴飲暴食或熬夜打電動…,很大的機率是那個時期的自己並不在一個「喜悅的狀態」中,也就是很可能當時有一些需要是沒有被滿足的。在這種時刻,我們比較容易掉到挫折、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的循環裡。
而「覺察」自己的狀態,就是讓自己離開這負向循環的第一步。當我們意識到,可能是最近的自己在某個部分太緊繃了,是自己的某個需要一直沒有被滿足了,例如:沒有足夠的休息、累積過多的壓力、少了與人連結、沒有玩耍、沒有得到成就感…,此時,或許可以先暫停片刻,回來面對這個有需要沒能滿足的自己,先不急著自責自己「怎麼會拖延」、「怎麼又暴飲暴食」、「怎麼又破功了」、「怎麼又…」,而是安靜下來,先理解自己可能是哪些需要沒有被滿足到,因而讓自己處在比較低的狀態下,並試著接納自己真的不是故意的,就是沒有留意到自己的狀態不是那麼好,因此就沒辦法在行為上讓自己滿意。
這是非暴力溝通中提到的自我同理,覺察自己,理解自己當下的感受與需要,然後接納自己,再來好好地想想,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來滿足自己這些需要。同時,我們可以預期,當需要被滿足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來到一個較放鬆、愉悅的狀態,這個時候,那些原本我們做起來很吃力的事,或許就又變成可以做得到囉!
2️⃣第二個觀點則是,我們也要理解他人的狀態。
在非暴力溝通的觀念裡,沒有人會「故意」想讓別人不舒服的。很多時候,對方不是「不想」回應我們的請求或邀請,而是「做不到」好好地回應我們。為什麼呢?因為他可能正處在不是那麼好的狀態中,他可能正在「需要未滿足」的痛苦狀態裡,因此,他沒辦法放鬆、輕盈地與我們互動,展現他的愛與善意。
當我們用這樣的觀點來理解他們或看待我們與他人互動中的不舒服,有可能會鬆動我們原有的衝突,而看見對方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可以協助我們帶著善意與對方繼續溝通、保持連結。
非暴力溝通有個假設,認為我們每個人天性都是帶著善意想要讓愛流動、與人連結的。常常是因為人們的「狀態」還沒準備好,所以沒能讓善意與愛更純淨地傳達出去。
因此,我們可以努力的,就是覺察自己與他人的狀態,理解並接納我們會因狀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回應,並願意照顧好自己的狀態,希望這樣的覺察與想法,有機會讓我們更讓溝通充滿了愛,讓我們更能享受與人的互動與連結。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對自己溫柔】

No Comments
作者:葉淑儀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試著溫柔的對待自己,這樣才看得見自己的可愛之處;另一方面,你也才能蓄積足夠的能量,溫柔的對待你在乎的人。
❤️溫暖地陪伴自己,溫暖地與自我對話
在挫折與痛苦當中時,不用過度的檢討與批判自己,適度的檢討就好。當你發現你陷在無限的迴圈裡,不斷的懊悔與苛責自己,就是過度了。過度的自我苛責,將讓你難以累積自信,也不容易感到快樂。試著喊停,告訴自己:「可以了。」「接下來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有哪些資源是可以運用的?」也試著看見自己曾做的付出與努力,就算結果不如預期,就算沒有獲得他人的肯定,至少你明白,在過程當中,你的付出與辛苦。至少,有你看見。
🧡感受美好成果帶來的喜悅
在你努力耕耘過後,有了好的成果,就放心的感受美好成果帶來的喜悅吧!告訴自己「很棒!」「做得好!」。好的成果不是應該,或是理所當然,請容許自己在喜悅當中停留,將美好的感覺收到心裡。讓這份喜悅化為下一次努力前進的動力。
💛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
當你無法有裡外一致的表達時,明明心裡想的是「請好好的愛我、珍惜我」,是這麼纖細、感性的需求,但是表達出來的卻經常是生氣與責備;明明感受到的是失望與難過,心裡想的是「好想被理解、被感激」,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武裝之後的冷漠。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
深層的自我需求,有時自己也很難清楚的覺察,需要耐心的探索。覺察自己的內在需求,並練習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需求;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表達你的感受與想法;接受對方的善意回應,不視為理所當然;同時也試著回應對方的需求,讓好的互動循環成形。這些表達以及回應的方式很重要,不過,看似簡單,實行起來其實頗有難度,需要反覆的練習。
能夠給予,也能夠接受;能夠表達你想要的,也能夠回應對方想要的。並在其中,找到平衡。這是對自己,以及對你在乎的人,的一種溫柔。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