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劇看人生:從《我的婆婆怎麼這麼可愛》看內在規條】作者:簡榆涵 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近來公視上演《我的婆婆怎麼這麼可愛》一劇成為街頭巷尾耳熟能詳的夯劇,將關係最為難解的婆媳、親子議題搬上檯面,從婆媳問題、親子嫌隙、重男輕女、喪偶再婚…,貼近生活的寫實劇情讓眾多觀眾直呼:這簡直就是在講我家的事情。整部戲劇的故事都以婆婆林彩香為主角,她在丈夫驟逝後獨自撐起家中的老店,由於老店經營的不易以及年紀漸長而想退休到台北享清福。戲劇中呈現出彩香與五個子女媳婦互動相處的點滴、自己在面對喪偶後追求的幸福掙扎、為人母放不下的責任牽掛…。
婆婆林彩香在與諸位媳婦交手過招的劇碼,點出婆婆對於為人媳婦/女性的『應該…』,『財產就是要分給兒子』、『媳婦的就是要兒子著想』、『不希望媳婦改嫁』、『不喜歡媳婦/兒子女友的穿著』、『重男輕女』。這個『應該』、『必須』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思考以及引導著我們的決定、行動。這些『應該』、『必須』被建立的基礎往往是來自於我們從小所成長的家庭,我們從我們父母的身上、原生家庭當中學習到『家庭的規條』,甚至有些是沒有誰說,卻是透過經驗摸索出來、默默遵守的潛規則。我們來仔細自我檢視,以下的句子是否也是你很習慣,甚至奉為圭臬的道理,舉例來說:『哭沒有用,很丟臉…』、『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小孩子有耳無嘴』、『以和為貴』、『要表現好才會有人愛』、『打扮花枝招展會惹事』、『時間到就是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