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由衷的給予】

No Comments

撰文者:陳梅慧 諮商心理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去到某個地方時看到一個物品或食物,突然想起某個親友愛吃這個食物,或是看到那個物品好適合他,於是興沖沖地買了回去,滿心想像著當他收到這個東西時的那種滿足與開心,心裡就覺得滿意。而當真的把物品當面交給他時,看到對方臉上的那個滿足,自己也跟著好喜悅,光是感受到自己可以帶給重視的人這樣的快樂,自己就覺得滿足…

這種人與人間給予和接收的互動,就是非暴力溝通中所提倡的「由衷的給予」。在這樣的互動中,每一次的給予,都是出自於滿心的愛與喜悅,想要分享、想要給出、想要服務,而當對方是帶著感謝歡喜收下這份給出時,這個給予和接收的循環就完成了。也就是說,在非暴力溝通中,對於他人的給予,最美的回報就是滿心歡喜地收下對方的善意。

初接觸「由衷的給予」這個概念時,與我原本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要「平衡」的觀念是有一些抵觸的,我會有一種不要「欠」人的心態,今天別人送了我一個禮物,我就會在心裡一直想著怎麼回報對方,才不會欠下這個人情。於是,我會心心念念著何時也準備一個對等的禮物回禮,才不會失禮。但我也不得不承認,在帶著一種「欠」人情的心情收下禮物時,我的心是有些負擔的,在收下禮物的同時,我沒能很單純地享受著他人的善意,滿心歡喜地接受,我同時還有一股新生出來的焦慮,想著要怎麼來平衡這份心意,這個焦慮帶來的影響,就是我不大能百分之百地沉浸在這份被給予、被看重的心意中,反而懸著一種不知如何回報的懊惱。

回到最一開頭的例子,我必須說,當我看到個物品或食物而想起該親友時,我真的就只是很單純地透過那個東西想起了對方,我心中只有想到,如果他吃到或他拿到這個東西,他會有多開心!?如此而已,同時,買下這個物品對當下的我來說是可以做得到的,於是,我就行動了…我的出發點並沒有想要得到什麼回禮,就只是單純地想對對方好。對我來說,對方單純地收下我的善意,他的開心,就是我最想最想要回應了。

在covid-19 盛行出門一定要帶口罩時,一次走在路上突然口罩的耳帶斷掉,心裡正著急,一位帶著小孩的媽媽馬上從包包裡拿出一片新的口罩遞過來解危,我的著急頓時被安撫了,我也因此習慣性地會多備一個口罩,也真的有機會可以幫上別人這樣的忙。當別人有需要,而自己正好可以幫上忙時,心中真的是溫暖與滿足的。

有一回走去學校接孩子的半路,突然下起了雨,因為路程不遠,我也索性就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接到孩子下課回家時,雨變得更大了,我帶著孩子快步跑,就在這時,鄰近社區的警衛大哥居然好心地在雨中跑過馬路送了把傘來給我和孩子,那時我的心情也頓時被好多的溫暖給籠罩了。

認真地細數這些被他人的美好心意給滋養的經驗,真的是愈想愈多,也讓我自己的心一整個溫和起來,像是和同事吃飯時,同事會幫忙多拿一份餐具、朋友自家重的高麗菜收成時就直接寄放在住家社區給我、鄰居要團購某個我們家愛吃的小籠包,在我還來不及跟上時自動幫我多登記一份、某一次嚷嚷著沒有買到剛到貨就被買光的孩子最愛的巧克力,就有朋友正好看到馬上多買一包、上研習課臨時需要請假,同學在課程結束後發來的筆記…這些都是帶著滿滿心意的禮物,這些心意總是在想起時特別能溫暖我的心。

在非暴力溝通的理念裡,「由衷的給予」是一切互動的出發點,所有的溝通、互動,都來自於一份「愛」、一份心意想要給出,因此,當給出的心意被「由衷」地接受時,就是一次愛的流動,就是一次完整的愛的傳遞。當接收者是全心全意、滿懷喜悅地接受時,讓由衷給予的心意被由衷接受就已經是給出最好的回報了。

如果能帶著這樣的心態來與人互動,我們會比較輕盈、沒有負擔,

當我們真心地、沒有負擔地想給時,我們可以給出時,我們才給;同樣地,當別人給予時,我們帶著敬意與謝意真心地接收,就是對對方最好的回報,我們也能更自在地接受他人的善意。在這樣的給與收的互動中,愛就自然地流動著。

要做到「由衷的給予」,需要有二種練習:

1、 在我們能給時,我們才給。

真正輕盈的分享與給出,要像是「福杯滿溢」那樣,因為我很滿足了,因此我想分享出去。在這樣的前提下,接收著也同樣會是輕盈的收下我們的心意,而不會有沉重的負擔。

2、 在我們想收時,帶著滿心地喜悅接收他人的善意。

對他人真心的分享與給出,他們要的不是我們怎麼回報他同等的禮物,而是我們因為他們的這個心意而感到幸福,因此,真心喜悅地接受就是最佳的回報了。想想我們送孩子禮物時,我們想要的無非就是看到他們發亮的眼神和歡呼聲,不是嗎?聖誕老公公為何讓全世界的人那麼喜歡,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不需要也無法回送他任何禮物,但我們可以沒有負擔地收下他特別為我們準備的禮物,只因為我們知道,他是那麼開心地在聖誕節要把禮物送給每個人。

邀請你也想想看在生命中這些由衷的給予與接收的經驗,是不是也能為你帶來一些溫暖呢?同時,更想邀請您一起來試試看,練習在我們可以給、也願意給出時,給出這樣的心意;同時,面對他人的給出,就練習用我們的真心感謝地接受來回報對方的心意,讓我們與人之間可以有更多單純的愛的連結,讓我們的生命用「由衷的給予」的故事來串起更多的美好。

*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陳梅慧諮商心理師#由衷的給予#非暴力溝通#接收善意

【課程學員心得分享-從九型人格與真實的自己相遇】

No Comments

作者:Vera

回想好幾年前剛見到淑華老師的時候,我還是個滿身是刺、用討厭世界的態度來武裝自己的小屁孩,我一點都不想讓別人、更不想讓自己有機會知道,我有多麽討厭自己。

剛開始我是被媽媽逼著來參加淑華老師的課程,那時的我,從頭到尾都戴著口罩滑著手機,自己在角落不想跟別人接觸,淑華老師對於這樣的我,全然地接受,並等待著我。有天我突然有個衝動上來,就在下課時去找了老師,就在那一刻開始,我身上的刺一點一點的消失了,經過這幾年跟隨著老師的指點,我開始能夠看到原本的我自己,開始能夠喜歡我自己,老師也讓我清楚明白到,一切都開始於「我願意」看到我自己,我從來沒有丟失過我人生的主導權。

當我第一次上老師的九型人格課程時,我還有點懵懵懂懂的,大概知道自己應該是四型,但是真要自己承認自己就是四型,還是有那麼一點不確定,甚至一度深信也許我是六型。當老師跟我們強調:「性格是虛假的自我」後,我才知道,這些多年學習累積下來的慣性所造就的性格,原來我把它信以為真了,甚至以為我的性格就是真正的我,我感動的對老師說:「我的性格是四型,我之前不想認,是因為我的性格會怕,它怕被消滅掉」。然而認型從不是為了消滅這些根深蒂固的慣性,而是為了找回我們各型誤以為消失的信念,使自己不再為了得到它而受苦。

老師不僅上課時清楚地講解每一型的趨力運作,還會教我們覺察自己的方法,並在跟夥伴們的互動中,覺察到自己的慣性,讓我更明顯的感受到,自己在跟同型的夥伴和與不同型的夥伴互動時,有什麼不同的心理運作與反應,最後,老師還告訴我們如何與自己的防衛機轉相處,好讓每一型的人,能更接觸到自己的生命本源。

對我來說,淑華老師上課方式是很直接又簡單地,向我們揭示生命的真相,當我還在批判我自己時,她從來都不會詮釋我,而是全然地接住當下的我,帶我去體驗自己真實的情感,接下來,我要活出怎樣的生命,則全是我自己每一刻的選擇。淑華老師的九型人格課程,從來不是向我傳授知識,而是讓我直接去體驗,讓我在自助之餘,也能夠更了解他人的性格,並知道如何更有效的助人。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2025年NLP課程活動專頁: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665

2025年九型人格活動專頁: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488

聯絡電話:03-573-6178;0965398978

心苑官方LINE帳號:https://lin.ee/DinL7sK

#NLP#淑華老師#杜華心苑心理商所#九型人格#自我成長

【贖回自己的勇氣-諮商心情分享】

No Comments

作者:匿名

對於跨一步做「諮商」這件事情確實需要勇氣,

先前對於諮商有太多的想像與怯步,

認為是心理生病的人才會來找諮商老師,

甚至會擔心在一段關係中,

種種被歸咎的原因和問題會落在需要諮商的人身上。

後來發現其實諮商是一段陪伴探索、被理解,

最後找到方法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很感謝這段療癒過程是由梅慧老師陪同一起探索,

在老師精準提問與溫暖的引導下,

往往讓人在對談之間總會發現有新的視野與角度可以去接納自己及看待他人。

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不知不覺為了生活而典當了自己的感受,而諮商就是一點一滴把自己贖回來的過程。

最後把這份簡單的分享化作溫暖的祝福,

希望這份勇氣能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諮商#理解#陪伴#和解

【NLP課程學員心得分享-療癒性隱喻】

No Comments

這次參加杜華心苑舉辦的淑華老師在清華大學的療癒性隱喻課程,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收穫。在課程的第一天,老師有請學員們分別針對當天早上的感覺,以及對自己生命歷程說一個隱喻。我對生命歷程是給了”逐漸落定的塵埃”的隱喻,然後老師請我們對於這個隱喻的幾個部分做了探索,突顯了甚麼,刪除了甚麼,更重要的幾個問題是對於這個隱喻所包含的渴望,看重的價值,信念,行為作了清楚的分析。我驚訝的發現這並非我所想要的生命,但這卻是我目前活出來的生命樣貌。

我想要生命是主控權在己,富足且清明。但是塵埃的隱喻卻是被動的,無法決定自己的去向,隨風擺盪,微不足道。當時我是如此的震撼,這麼多年來生命呈現的樣子便是如此,但我的意識裡卻還是以為我是依著我的想要去活著。我的眼眶濕潤,身體彷彿早清楚了一切,在等著我去看見真相。

傍晚散步於清華校園,我忽然記起佛經上的一段隱喻”塵質動搖,虛空寂然。”這是佛經上在講述真心與妄念的隱喻,在讀經當時,我以為我是很清楚的知道佛陀所要表達的意思;多年以後,在我意識未覺察的地方,執取了符合我的慣性的部分,刪除了不合的部分。我在性格上慣性的部分在今年人格九型課程就已經知道,當時只訝異怎會有如此精準的切合,而今天卻是真實感受到性格慣性的力道竟是如此有力量。

隔天,我向淑華老師提到我的發現,老師跟我說主動與被動,其中主動是一種”應”,我向老師澄清是”眾生有感,菩薩有應”的應嗎?老師說是的。當下,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算不上是當頭棒喝,但卻隱約知道在我生命巨流河裡那股深層的暗流已經改變了方向。

後來我清楚了在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其實是性格裡慣性的呈現。過去我常常覺得疲累,但現在我可以更清楚身體真實的感覺,我過去從不喝咖啡,但現在我會利用咖啡的幫助,讓我更有精力去完成事情。我也更驚訝的發現我過去打坐所感受到的清淨是一種無想,不管發生的一切。但這其實是在順著慣性,曲解了禪修的真義,自我放逐於沒有正念的黑洞中。


從九型人格課程到療癒性隱喻,我覺得淑華老師就像一個有耐心的農夫,總是應我們的期待去種下種子,然後等著它發芽,結果。常常是輕輕的一句話,改變就發生了。謝謝老師。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偷偷說~療癒性隱喻與九型人格2025年都有開課哦!

2025年NLP課程活動專頁: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665
2025年九型人格活動專頁: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488

聯絡電話:03-573-6178;0965398978
心苑官方LINE帳號:https://lin.ee/DinL7sK

#NLP #淑華老師 #杜華心苑心理商所 #九型人格 #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