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諮商

【三個好習慣克服生活無力感】

No Comments

撰文者:黃敏怡 臨床心理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倘若生活、工作持續一段時間不順遂,不免會讓人感到情緒低落,更有深深的無力感。如果平常就有建立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時候它們就可以適時地為自己補充內在能量、加快心靈復原速度。本文便想跟大家分享三個有助於克服生活無力感且能夠立即執行的好習慣:

1. 每天設立一個小目標並完成它:建立個人成就感

如果一直想著困難的大目標,很容易感到乏力,相對的,設立稍有難度但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夠完成的小目標,會比較有動力去執行,例如:吃頓健康美味的早餐、運動半小時等。每天完成的小目標累積起來數量也會相當可觀,這將讓自己體認到「我不是對任何事情都無能為力,我還是可以掌握許多事情的進度並完成它們的。」,藉此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

2. 每天將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記錄下來:培養正向思維

覺察與關注日常美好事物的能力是需要練習的。試著回顧一天中那些被忽略但卻值得感恩的小事,例如:通勤路程順利、下班時滂沱大雨停止了等。這有助於改變觀看事物的視角,提醒自己「原來生活中有許多好事都等待著我去發掘啊!」,帶來正向情緒與希望感。

3. 每天對一個人表達真誠的讚美:增進正向人際關係

鼓勵與讚許他人不僅能轉換心情,還能感受到自己有能力為他人付出,例如:讚美家人將共同分擔的家事做得很好、稱讚同事的打扮等。真誠的讚美會讓對方感到愉快並促進正向的人際互動,良好人際關係常會帶來快樂與心理支持,有助於肯定自我價值與發揮個人潛力。

試著每天投入一些心力與時間來培養上述好習慣,將會更有力量擺脫無力感的束縛,讓自己重拾信心與積極地面對生活挑戰!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黃敏怡臨床心理師#無力感#情緒低落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形

留言

複製

分享

【諮商心情分享-誠實面對自己】

No Comments

作者:卡皮巴拉

人只要稍微有在認真工作,就一定會遭逢各種巨大的壓力。偏偏這個社會有一派聲音,喜歡讚頌人要有強大的抗壓性,有意無意的視扛不起壓力的人是脆弱草莓。過去的我大概是內化了這樣的看法,以至於在面臨困難的時候,習慣將壓力一波又一波往肩上攬,一昧要求自己必須強大。

扛不住了,就開始看扁自己: 我怎麼這麼沒用?這麼一點點事就不行了,我好無能。就這樣迅速放大自己的弱點,並用力撻伐,最後把自己逼到崩潰。踏進諮商室開始說自己的故事,眼淚就沒停過。一邊說還一邊覺得羞愧,怎麼這點小事就能讓我崩潰。

心理師輕輕微笑,慢慢傾聽,我感覺到自己大量而混亂情緒被接住了,彷彿有人知道我正在受苦,願意理解這份煎熬,這樣的感受讓我覺得安心許多。接著在每堂諮商中,明珠老師循循善誘,引導我發現,我其實非常的努力了,而且也累積了強大的力量,但可能對自身的期許太高(或根本不合理),不符合自我的期待,不知不覺中開始貶抑自己,否定自我價值,不斷放大自己的弱點,甚至連本來的優點也都無視了,最後眼前只剩下一個無能的人。

聊著聊著,原來那個自信的我漸漸回來了,一點一滴建立起原本即將崩潰殆盡的自我價值。這是明珠老師厲害之處,我只感覺她輕輕地微笑,慢慢地引導,然後四兩撥千金般把我從地獄中慢慢拉回人間,拋掉自製的桎梏,重新好好做人。老師交代: 人要小心自己對自己說的話,自我評價的語言有強大的應驗效果,要有意識地審慎為之。

諮商的歷程和好友聊天解悶,是完全不同的歷程。如果和朋友聊天喝酒,傾訴煩惱,一覺醒來之後,仍然感覺壓力不動如山大,那麼也許可以試試來找心理師。這是開誠布公,誠實面對自己的歷程,讓專業的心理師陪伴我們走過人生困難時期,從而蛻變成更好的人。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諮商#理解#陪伴#情緒

【在吹起情緒風暴前,你也有能力好好接住你自己!】

No Comments

-諮商心情分享

作者:匿名

長大後,有了忙碌的工作、新的家庭成員,某些煩惱、困難好像不知道該和誰說,若接收到了「你想太多了啦!」、「工作就是要做就不要叫!要叫就不要做!」的反饋,爾後更是不知該如何傾吐,說出口的煩惱好像小題大作、不懂珍惜,甚至其實問題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全數塞回心裡的煩惱越滾越大,到最後就快要被淹沒了。

本認為要做到退休的工作,總是傾入心力完成交辦事項,但不願再承受職場上的不公平而選擇裸辭,但卻又感到是錯誤的決定,這樣的折磨把我帶到情緒的最低點,卻又不知道該和誰說,覺察到自己很需要一個可以說話的對象,一個不帶任何框架地聆聽你的苦楚的人,踏上心理諮商是我的選擇,或許也是你可以考慮的選擇。很多時候你需要為自己消消已經鼓脹的氣,在不管是向外炸開或是向內炸開之前先接住自己,給自己一些溫柔的空間和諮商師一起梳理。

透過晤談,來回地說說自己的憂慮、憤怒、疑惑及困擾,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絕對的對錯,只在這一來一往間漸漸看清楚自己的情緒,透過諮商師的專業引導,練習好好安頓自己的身心。說出口的煩惱沒有被攻擊、嫌棄,它也就這麼慢慢地在消逝,雖不會立刻消失無影蹤,偶而還會再跳出來,但你也知道可以慢慢練習讓它消逝;被理解後的自己或許也會做出相對對自己更好的決定。

我也曾想過,若我在職場情緒開始往下墜的時候,多一點敏銳覺察,提早向外求援,或許不用滾到這麼低谷的位置。

我們不用把自己帶到這麼深淵的地方,找個專業客觀的第三者聊一聊,我們自己就可以做那個先接住自己的人。祝福你走在自己喜歡的路上,併著諮商師溫柔地引領,陪伴你壯大心靈肌肉。當你願意接住自己,一切都會轉好的。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諮商#諮商心得#理解#陪伴#情緒

【心苑祝福07】

No Comments

​有時就是需要耐心,學著給此刻些時間。

就像植物的生長,需要風、需要雨、需要陽光、需要季節的變化。

請允許讓耐心來培育,挪出些空間來等待。

只要方向對了~他自然就長出你所想望的大樹。

#心苑祝福卡#心理諮商#簡榆涵諮商心理師

所有心情:

4史莊敬、曾敏和其他2人

【接納過去,擁抱現在,創造未來】

No Comments

作者:李玉如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在晤談室有一個個案讓我印象深刻,他因為情緒失控的問題來到我面前,第一次會面時,在述說自己的狀況時禁不住失聲啜泣,我只是靜靜候在一旁陪伴,漸漸地他平靜下來,開始描述情緒失控時內在有那些聲音,並且對這些聲音給了負向的評斷,我在聆聽這一切的發生之後,給予這些聲音中性的命名,這個命名讓個案突然理解,這些聲音的背後意圖只是要督促個案前進,但是卻因為自己的評斷,與這些聲音產生抗衡,將自己困在情緒裡。

個案回去後,開始在生活中觀察自己,當這些內在聲音再度出現時,因著理解這些聲音的正向意圖,可以平靜的面對,情緒也維持在穩定的狀態,對於自己的改變,個案感到驚喜。再次來到晤談室,與個案將焦點放在生活的現況,分成工作、家庭與個人等層面,當個案不再受內在聲音影響時,可以清楚看見自己實際的表現,於是開始能夠自我肯定,也正視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

第三次晤談,談到個案對未來的期待,個案發現自己與家人的互動,拷貝了原生家庭的模式,個案深切感受到這樣的模式帶來的影響,因此有很大的決心要改變自己,我們具體的討論個案想要的未來,在目標確定之後,個案開始思考現在可以採取哪些行動,讓自己朝向目標前進,在擬定具體可行的行動之後,讓個案躍躍欲試的想立刻在生活中執行。而我們的晤談也正式結束。

我事後回想個案能夠有如此快速的改變,主要原因在於當個案發現過去的經驗如何影響自已時,並不糾結於為什麼發生這樣的事情,或試圖改變過去的事情,只是單純的理解,並接納已經發生的一切,在這樣的狀態下,才有機會看見當下的真實,當我們能夠真實的活在當下,也才能夠擁有主導權,讓每一刻的自己都朝向我們想要的目標前進。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李玉如諮商心理師#接納過去#擁抱現在#創造未來#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