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公益方案】

No Comments

生活中也許有些無奈、難以向旁人訴說的苦悶,

生活的挑戰也不見得可以容易地被解決,

但安全的支持與陪伴,能讓我們有一個重新檢視自己、被聽見的機會,在迷惘的路途中,讓我們與您一起走一段路吧!

【公益方案】

本方案服務對象為:男性/身心障礙者與長照使用者及其家屬

會由碩士三年級以上之全職實習心理師提供個別諮商服務。

為維護來談者的諮商權益,實習心理師於服務期間將接受機構內合格之資深心理師督導,以維持良好的諮商效能。

【方案詳情請見以下連結】https://www.beclass.com/rid=294d9ae66bc5fe7f1a03

歡迎來電/來訊洽詢!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官方LINE帳號:@dowdslove

▪️電話:03-5736178 ; 0965398978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公益方案#男性#身心障礙者#長照資源#照顧者#家屬#實習心理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實習心理師諮商體驗方案上線啦!】

No Comments

– 面臨選擇,好猶豫,不曉得該怎麼決定? 跟朋友或另外一半發生衝突,好氣!但不曉得自己在氣什麼?

– 在生活中,我們偶爾會遇上一些不知所措的挑戰與困難 或是在關係、工作、課業中,有很多糾結、複雜的心情與思緒, 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以跟誰說、該怎麼說。

實習心理師諮商體驗方案或許可以成為您的一個選擇~ 在安全、接納的空間裡,梳理經驗與感受,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也重新找回面對生活的力量。

– ?本方案由碩士層級的實習心理師在資深諮商心理師專業督導下提供服務。

?更多詳情請見以下報名表單!或來電/訊洽詢~

?諮商體驗方案之名額有限,若額滿則開放候補,歡迎點選連結報名,報名後行政人員會與您聯繫。

◾️實習心理師預約表單: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1c66190974eede4

?電話:03-5736-178

?官方LINE帳號:@dowdslove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諮商體驗 #心理諮商 #實習心理師

【2024年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公益講座花絮】

No Comments

【2024年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公益講座花絮】

今年度的公益講座順利的結束囉!

在講座-「理解疾病帶來的辛苦:癌症病友的身心挑戰」中,莊敬心理師帶領著我們認識癌友的困難與感受,分享癌症病友的身心困難與需要,理解癌友的需要以及如何回應病友~~

學員回饋:

「感謝老師獻身說明,並與理論對話」

「過來人經驗深刻理解生病人的需要」

「老師給的內容非常實務和精彩,不華麗巧語或放高調講些難懂的理論, 完全站在一般民眾來說明, <自尊>真的是很重要的議題, 但不是病人真的想不到這心情.」

「很好, 舉辦優質活動(雖然題目較冷門), 邀請實務經驗講師, 謝謝,」

「謝謝您們的付出?


疾病難免給病人及照顧者帶來身心的壓力,祝福大家能找到合適的方式照顧自己的身心。

謝謝莊敬心理師,以及本次講座夥伴們的熱情參與,我們下次講座再見❤️

講座邀約: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1268

預約諮商:https://www.dowdslove.url.tw/?page_id=2851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史莊敬諮商心理師#疾病#困難與需要#認識與理解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No Comments

親愛的朋友您好,

我們的生活中難免遇見一些壓力與困難,令人迷網也不知所措

衛生福利部為了促進青壯世代的心理健康,協助調適壓力與情緒,提出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15-45歲的民眾每人可以申請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一、補助對象:15-45歲年輕族群

二、補助期間:113/08/01-114/12/31。

三、補助項目及額度:本方案補助15-45歲民眾接受自費心理諮商費用,每人每次1600元,至多3次,累計補助上限為4800元。

15-45歲民眾直接至機構預約接受服務,補助費用由衛生福利部撥付機構。

歡迎加入心苑官方帳號、或直接撥打電話預約!

杜華心苑官方帳號:@dowdslove

電話:03-5736178 ; 0965398978

預約連結:https://reurl.cc/rvl69k

提醒您:請事先進行預約,並請主動表示使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會依照順序為您安排專屬於您的晤談空間及諮商師。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衛生福利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自我照顧#療癒

【癌症心理系列:病友情緒感受篇(一)】

No Comments

撰文者/史莊敬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從懷疑自己的身體變化,確診疾病與治療方式,到展開治療歷程與休養生息,癌症病友經歷了許多的挑戰,屬實不易。癌症帶給病友的影響,絕非僅生理上,還包含情緒感受、生活品質、人際關係、家人相處、工作或學業、自我概念、失落經驗等等一系列的變化。常令人感到難以應對。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一起來理解癌症病友常感受到的三種情緒:恐懼與害怕、無力與無奈、內疚與自責。

1.恐懼與害怕

生病了,特別是有可能致命的疾病,病友因為擔心自身安危,擔心可能會失去生命與珍愛的人事物,所以有恐懼與害怕的情緒。

這是非常自然的情緒反應,人皆有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病友之所以感受到恐懼與害怕,正是因為不想要失去健康,不想要失去生命;更進一步思考:恐懼與害怕是來幫病友說「我特別珍惜自己的身體、生命與所愛」,是代表病友有想要保護的人事物。

恐懼與害怕是來提醒:採取適當的行動,保護與珍惜自己。

2.無力與無奈

在一般情況下,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可以由人們自己決定與處理的,例如撥通電話、坐下站起身;然而,有更多的事情不是人們能自由掌握或控制的,例如天候變化、別人心裡的想法。

對於罹病、治療、應對副作用與後遺症,常令病友感到無力與無奈。當病友認為對自己的身心反應、治療效果與進展的掌握度不多,且感到失望時,無力與無奈的感受便會出現。

疾病的來與去不全然是病友可以控制的,疾病的演化與身心反應也完全操之在己。影響罹病、治療效果、副作用與後遺症的因素非常多,無法完全控制與掌過,這才是真實的。

無力與無奈想要表達的是:釐清目前狀況下自己想要掌握的是哪些?能掌握感的是哪些?該做些什麼幫助自己掌握能掌握的?

3.內疚與自責

華人文化裡,講究謙沖自牧,反省己身。這原本提醒我們要糾錯改正,是很重要、很寶貴的文化瑰寶與底蘊。然而當過多的反省與思過之後,就形成了負擔。

對於「罹病」,人們不僅認為這是「不好的事情」,很可能把它想成是一種「該糾正的錯誤」,以致於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導致生病或復發」,並產生對自己的責備。事實上,造成罹病的因素很多,其交互作用也很複雜,不是每一項病友都可以控制得了;至少,不能全說是病友做錯了什麼。

另一種內疚與自責是來自於病友對家屬的掛心與在乎。因為罹病了,家屬會擔心,也會受到影響,這原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有時病友因為捨不得家人也受累,所以認為家人辛苦是因為他生病所導致的,所以這是他的錯,他就該感到愧疚與承擔錯誤。

藏在內疚與自責裡的是:渴望能找到合適的方式照顧自己的身心,促進健康,追求平靜感,讓自己與家人都感到安心。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史莊敬諮商心理師#恐懼與害怕#無力與無奈#內疚與自責

#健康平靜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