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諮商

【NLP學員心得分享~世界冠軍的矛盾】

No Comments
by 小哈
結束頭2天的課程後,對於NLP有了初步了解,等待下週上課之際,與共修好友聊天時,忽然被引導出我內心的衝突與矛盾,這卡卡的感覺我一直知道,但十多年來我無法自覺問題所在,再慢慢浸到內心後發現…
原來18年前一場世界賽中,因為我的意外失誤,導致隊伍被取消資格,總教練當時非常憤怒嚴厲指責,我無助難過的心情完全無人能安撫,回國後我加倍努力,睡前我一定做完600下仰臥起坐才闔眼,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拿回世界冠軍!! 隔年我達成了,除了團隊賽冠軍,我也為自己摘下了一面個人金牌,這是多麼值得令人驕傲喜悅的事情!
但往往日後與人提起,或總有人問我~哇這麼厲害為何不當教練?很可惜耶…
頓時心中總會出現矛盾os…世界冠軍又怎樣….冠軍的定義是甚麼?
原來我早已忘了,單純喜愛這項運動的初衷,以及享受努力過後勝利的果實…
這世界冠軍的背後,加註了太多不必要的情緒…
多年困惑被勾起後,情緒不斷地掉入18年前…那無助的時刻…
幸好過兩天就要上課,一早的小組練習,我無法順利進行…說沒兩句話就嘩啦嘩啦地啜泣,好勝心強的我其實不太容易哭泣,但這時候就像五感全被啟動,任何訊息都能輕易湧入…
感謝淑華老師下午邀請我上台練習,經由老師溫暖的引導帶領下,我找回了單純喜愛這項運動的初衷,以及享受勝利的喜悅,自然而然我懂了,我知道如何改變歷史,突破過去的陰影,就這麼神奇的我不再哭泣不再難過,我能夠輕鬆自在地分享!!也能夠了解每件事情背後的正向意圖!!
由衷感謝淑華老師與好友,謝謝杜華心苑每一位老師與助教
【更多學員見證】https://www.dowdslove.url.tw/?cat=4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

【非暴力溝通-守護好自己的狀態】

No Comments
作者:陳梅慧諮商心理師/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達賴喇嘛曾在「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的書中提及,在他眼中,世界上只有二種人:痛苦的人和喜悅的人。我透過這句話來與我的生命經驗相應證,我發現,一個喜悅的人是不會想去為難別人、找別人麻煩或挑剔別人的。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每個人的「狀態」是我們行為背後很核心很關鍵的基底哪!
我們常聽當媽媽的會說,到了晚上十點半後,自己馬上會變身為虎媽。為什麼呢?因為在那個當下,時間的壓力是愈來愈大了,孩子還沒睡或有功課還沒完成、媽媽可能還有家事、公事尚未處理,媽媽的身體也隨著時間變晚愈來愈疲累,諸多壓力下真的很難給出溫柔的陪伴。換句話說,為何變成虎媽?是因為此時的媽媽有很多的需要都沒能滿足,正處在「需要未滿足」的「痛苦狀態」中,變成虎媽就很能理解了。
用非暴力溝通的語言來看這「痛苦的人」與「喜悅的人」,就會解讀成「需要未能滿足的人」與「需要被滿足」的人。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共通的需要,當需要被滿足時,我們就會處在正向、喜悅、歡愉的狀態中;相反地,若需要是沒有被滿足的,那麼我們就會處在焦慮、不安、匱乏的痛苦狀態中。而我們的狀態,會隨著每個時刻的滿足或未滿足而動態地起起落落,這樣的起起落落又會影響我們對眼前挑戰的接納程度與因應能力,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
說到這裡,我認為我們可以有二個觀點可以來陪伴自己。
1️⃣第一個觀點是,我們要常常覺察自己的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自己在某個時期特別愛拖延、特別容易與人有衝突、特別容易暴飲暴食或熬夜打電動…,很大的機率是那個時期的自己並不在一個「喜悅的狀態」中,也就是很可能當時有一些需要是沒有被滿足的。在這種時刻,我們比較容易掉到挫折、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的循環裡。
而「覺察」自己的狀態,就是讓自己離開這負向循環的第一步。當我們意識到,可能是最近的自己在某個部分太緊繃了,是自己的某個需要一直沒有被滿足了,例如:沒有足夠的休息、累積過多的壓力、少了與人連結、沒有玩耍、沒有得到成就感…,此時,或許可以先暫停片刻,回來面對這個有需要沒能滿足的自己,先不急著自責自己「怎麼會拖延」、「怎麼又暴飲暴食」、「怎麼又破功了」、「怎麼又…」,而是安靜下來,先理解自己可能是哪些需要沒有被滿足到,因而讓自己處在比較低的狀態下,並試著接納自己真的不是故意的,就是沒有留意到自己的狀態不是那麼好,因此就沒辦法在行為上讓自己滿意。
這是非暴力溝通中提到的自我同理,覺察自己,理解自己當下的感受與需要,然後接納自己,再來好好地想想,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來滿足自己這些需要。同時,我們可以預期,當需要被滿足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來到一個較放鬆、愉悅的狀態,這個時候,那些原本我們做起來很吃力的事,或許就又變成可以做得到囉!
2️⃣第二個觀點則是,我們也要理解他人的狀態。
在非暴力溝通的觀念裡,沒有人會「故意」想讓別人不舒服的。很多時候,對方不是「不想」回應我們的請求或邀請,而是「做不到」好好地回應我們。為什麼呢?因為他可能正處在不是那麼好的狀態中,他可能正在「需要未滿足」的痛苦狀態裡,因此,他沒辦法放鬆、輕盈地與我們互動,展現他的愛與善意。
當我們用這樣的觀點來理解他們或看待我們與他人互動中的不舒服,有可能會鬆動我們原有的衝突,而看見對方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可以協助我們帶著善意與對方繼續溝通、保持連結。
非暴力溝通有個假設,認為我們每個人天性都是帶著善意想要讓愛流動、與人連結的。常常是因為人們的「狀態」還沒準備好,所以沒能讓善意與愛更純淨地傳達出去。
因此,我們可以努力的,就是覺察自己與他人的狀態,理解並接納我們會因狀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回應,並願意照顧好自己的狀態,希望這樣的覺察與想法,有機會讓我們更讓溝通充滿了愛,讓我們更能享受與人的互動與連結。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諮商心得分享特輯之二】

No Comments
【諮商心得分享特輯】是由心苑的來談者們在諮商結束後提供、分享的回饋所組成~
我們會固定整理與大家分享!
希望透過這些來談者們實際經驗諮商過後的分享,可以讓大家對於諮商有更多的認識,也能夠給予想諮商,但又有點猶豫的你,關於諮商的一些參考與新想法!
*本文分享已經當事人同意

1.感謝諮商老師幫助我去接受父母的逝去,難過傷心哭泣都是正常的~也讓我慢慢的去接受說出來別人並不會覺得我可憐,反而我的朋友、同事們都給我最大的支持~而我的角色不只是「姐姐」,也開始慢慢回歸老婆、媽媽的角色~雖然不容易,但我會在適時的時候求助

2.很感謝在生命中最徬徨時遇見你。我一直都是一個焦慮的人,常常擔心未來,很難享受當下。諮商過後,我知道焦慮是為了幫助我而存在,我不再對抗它,而是接受它帶給我的訊息。這份領悟可以陪伴我接下來的日子,讓我受用良多。真的很謝謝你。

3.謝謝妳支持我,試圖理解我的任何想法,道出我深處的情緒感受,讓我學習跟自己的內在聯結,我會盡力盡心照顧自己,謝謝您。

4.幫助釐清想法矛盾之處以及感受到自己被接納

5.能夠理解自己過去的困境,重新做決定和選擇

6.給予我一個能自信、安全抒發情緒的環境跟機會

7.了解過去的傷害影響了我很多

8.傾聽以及認同, 協助我當下想去完成的事

 
 

【心苑小語~防疫祝福56】

No Comments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情感,情感的組成來自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如果我們能清楚意識並嘗試理解時,這些情緒就會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有溫度卻不傷人的人。
 

【諮商結束後的輕盈漫步-心理諮商心情分享】

No Comments
最近突然有一種輕鬆自在的感覺,就像我輕盈的漫步在小徑上,鵝黃色的暖陽照著,微風吹拂著我的裙襬,我哼著不成調的歌,雀躍地小蹬步著,我一直追求的舒心生活,好像真的實現了。
還是記得當初我聽我朋友說他有去杜華心苑找諮商師,過了半年左右,我分手了,過程不是很愉快,當我第一次去諮商,我充斥著痛苦、憤怒、難過與厭惡,厭惡著我自己。我想著要快快好起來,我要證明我可以變得更好,我很急,很焦慮,我一心想著要怎麼做我才能像別人一樣快樂幸福。
我在一段關係中遍體麟傷,漸漸的麻痺自己的感官,我害怕感覺到痛苦,卻也同時喪失了快樂的能力,還記得當時馨怡諮商師問我怎麼到諮商室的時候,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我覺得很溫暖,原來有人傾聽和關心的感覺這麼好。
諮商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被接納了、被了解了、被珍惜與尊重,這種美好的感覺,我也學著從之後的關係中感受,而我也在分手議題告一段落後,跟諮商師說我想要喜歡自己,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停止批判與討厭自己呢?
於是就展開了一段探尋自我的諮商之旅,過程中我覺得諮商師提供給我對我最有幫助的是書寫心情,當煩躁與不安在腦中不停環繞時,像是沒有終點的迴圈,當我試著把他們用文字描述出來,不管是書寫還是用手機打字,都能慢慢地讓自己平靜下來。
也許當初我沒有來諮商,我也能在家人朋友的身邊度過分手的痛苦期,但同時我可能就錯失一個好好認識自己的機會,我很感謝與珍惜這個機會,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品嘗的到。祝福原本像我一般因害怕與徬徨而蜷曲的身軀們,都能在飽滿溫暖的能量後,綻放出輕盈的羽翼,飛向自由。
*本文已獲作者本人同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