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感謝心苑的來談者們願意提供他們在諮商結束後的回饋~
之後我們也會固定整理與大家分享!
希望透過這些分享可以讓大家對於諮商有更多的認識,也能夠讓想諮商,但又有點猶豫的你,關於諮商的一些參考與新想法!
–
1.謝謝老師這半年的諮商,幫我探索了自己,也讓我學到之後再有同樣的困擾時,要如何幫自己解決。很多時候跟老師說一說,問題就不再讓我糾結了。謝謝老師。
2.認真的體悟該怎麼為自己負責,也願意朝向更成為我自己的第三度誕生。
3.過去的自己總是活在各種成長過程中留下的傷痕,並且充滿了負能量,總是因為事情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憂鬱這種;現在透過了諮商,讓我對這些狀況有了全新的應對方式、除了面對與處理傷痛之外,也讓自己更能掌握、覺察自己的情緒;未來相信自己能夠持續的以正能量推動自己前進,再遇到這些苦難時,也更能掌握住自己心理的走向。
–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不同選擇方案之間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定。尤其當我們意識到這個決定會很大程度影響往後的生活時,決策會變得更加困難。一想到做錯選擇可能會讓未來處境變糟糕,壓力就更大了。
–
像是我要選擇哪一份工作?我要繼續留下來做這份我覺得沒有前景但卻可以準時下班的工作?還是離職去做另一個時常需要加班但卻有發展性的工作?我要不要離開我已經不喜歡但卻交往多年的人?我要不要跟這個讓我心動的人進一步發展?
–
為了做出最好的決定,我們可能會反覆思量各種選擇方案的利弊、諮詢親友意見、上網搜尋相關訊息等,好讓自己可以無懸念地下定決心,但在做了好多努力之後,卻可能發現自己還是猶豫不決,徘徊在十字路口難以前進。當我們對問題處理能力缺乏信心的時候,就會特別容易焦慮決策後未知的狀態,對於未來不確定的風險難以忍受,設想做錯決定後會有最糟糕的結果而無法應對。
–
其實這是一種災難化偏誤思考。發現自己有這種狀況時請記得自我提醒:「不管處於怎樣的狀況,我都是有能力去做出改變、尋求協助的。」,藉此盡快擺脫偏誤思考的束縛,減輕決策的壓力。
–
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關注不同選擇方案各自的優點來增加決策過程的正向感受。以前述職涯決策為例:如果我決定繼續做前景不佳但卻可以準時下班的工作,會有較多時間陪伴家人與放鬆休息;如果我決定離職,將會擁有體驗新生活的樂趣。這樣的思考方式會讓我們意識到無論最終做了什麼決定都會有收穫,都將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助益。
–
當我們在決策過程中可以辨識出偏誤思考對自己的負面影響、減低它的干擾,轉而關注不同選擇方案各自的優點時,決策也就不會再是件痛苦的事情,反倒是能夠收獲與成長的機會了。
–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生活中,偶爾會遇上一些不知所措的挑戰與困難
或是在關係、工作、課業中,有很多糾結、複雜的心情與思緒,不知道可以跟誰說、從何說起。
在安全、接納的空間裡,梳理經驗與感受,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也重新找回面對生活的力量。
–

本諮商體驗方案,由碩士層級的實習心理師,在接受資深諮商心理師專業督導下提供服務。

為鼓勵來談者完整體驗,本次諮商體驗方案收費方式為:每次800元/堂(50分鐘)

諮商體驗方案之名額有限,若額滿則開放候補,歡迎點選連結報名,報名後行政人員會與您聯繫。
–

聯絡電話:03-5736178 / 0965-398978

官方LINE帳號:@dowdslove
–
–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NLP,在上課之前,對NLP幾乎一無所知的我,對於NLP的想像是:感覺這應該是以比較理性、科學、神經生物觀點看待人的理論或運用。
實際進到了淑華老師的課堂才發現,NLP雖然稱作是神經語言程式(心法),但它並不是生硬的理論,反而是此時此刻對於人的真實看見與覺察。
以前大學時期老師曾提醒我要練習把五官打開,觀察、接收訊息。本次上課之前,我總覺得自己有在注意,所以應該有做到在生活中用五感觀察的這件事情。而這一次的課程才讓我發現到原來我還是很常受到自己的「想」所影響,用自己腦中的地圖在接收訊息,而不是接收到純粹的、真實的感官資訊。
課程當中,淑華老師也透過很多的分組練習,或是邀請夥伴實際演練,讓我們可以透過實際的體驗感受NLP中的各種概念,在體驗的過程裡,也更能夠明白像是同步、心錨、感官語言等等如何進行。這次與NLP相遇的經驗,雖然我還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並內化所學,但它開啟了我對NLP的好奇與興趣!
感謝能夠有這次的機會遇見淑華老師與大家,並能在體驗中學習!
–
試想一個畫面,當你拿到一張六十分的考卷,第一個想到的念頭是什麼?
相信每個人因為對自己有不同的標準,對於分數的期待也各不相同。但是習關於用「分數」來衡量價值的我們,卻往往會進入一種自我要求的狀態:
當我得到六十分,會檢討著那四十分是怎麼丟失的;當我拿到八十分,會在意還有二十分的錯誤;當我終於來到了九十五分,仍然會想著如果那五分有拿到就可以一百分了。然而,滿分之後呢?我們會就此停下腳步嗎?當然不會,因為還有下一張考卷在等著我們,還有下一個評斷標準在等著我們,那可以是考卷、名次、學校、科系,也可以是薪資、存款、車子、房子,當然更可以是友情、親情、愛情、婚姻,甚至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評分。
這個世界上當然有「人生勝利組」,在這場競賽中不斷成功達標,無論他們成功的原因是運氣亦或是努力,當他們看著那些「沒做到的」事物時,往往能夠激發鬥志與幹勁,因為他們相信「那是能做到的」。而這也是我們而熟能詳的砥礪前行、積極進步、克服困難、邁向成功。
–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是那些「非勝利組」,他們在這場競賽中屢戰屢敗,或者來回沈浮,也可能不斷追趕著那些前面的人。當他們看著那些「沒做到的」事物時,除了「再努力」這個聲音之外,往往有更多的自我責怪、憤怒、無價值感。但是這些攻擊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成為「助力」,甚至在下一步的路上變成綑綁自己的枷鎖,那這樣的困境很可能讓人每況愈下,陷入挫敗與自責的循環之中而深深受苦。
講到這裡,我並非想要評論分數制度或者競爭主義的壞處或影響,而是希望增加一種選項,一種思考方式、一種看待自我價值的眼光。
在這裡借用心理分析學家 Winnicott 的概念:夠好的母親 ( Good-enough-mother ),稍微改成:夠好的自己 ( Good-enough-self )。
–
努力進步固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在這條路上我們依然可以看見自己的辛苦,接納當下的成果,也珍惜現在已經做到的一切。雖然那些「已經做到的」有時看起來像是理所當然,但是它們仍然是自己一步步走過來的痕跡。在這樣的觀點之中,六十分不是意味著少了四十分,而是得到了六十分,而這六十分就是當下的「滿分」。
–
可能你會說,這樣不就不會進步了嗎?不就會安於現狀了嗎?不就會怠惰停滯了嗎?
我想,對於相信自己還能進步的「勝利組」,一定不可能就這樣停下腳步,但是在他們繼續追求卓越的路上,如果哪一天遇到了挫敗,甚至遇到了無論如何努力也跨不過去的難關時,這樣的觀點能夠給他們一點喘息與寬慰,讓他們也能夠接納自己有「做不到的事」,這世界也不會總是「只要努力就會成功」,自己只要「夠好就好」。
而對於那些在競爭路上載浮載沉,甚至已經遍體鱗傷不想要再努力的「非勝利組」,這個觀點能夠讓他們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可以因為「已經做到的」事物而自豪,也不需要一直用苛責與督促的態度揮著鞭子逼迫自己,更不用因為看著別人的項背而自卑自憐。因為這個世界一定有做得到與做不到的事情,今天的自己只要「盡力而為」,做到「夠好就好」,明天的事情,就交給明天的自己繼續努力吧!畢竟如果已經精疲力竭,談何積極前進呢?
–
用那些「沒做到的」事物給予自己提醒與激勵,同時也將那些「已經做到」的事物當作自己的肯定與養分,成功卓越要感謝自己,失敗挫折也要感謝自己,成就出眾的人生是滿分的人生,平凡無奇的人生當然也是滿分的人生,無論今天的自己是幾分,都是已經夠好的「滿分」!
–
「這一生志願只要平凡快樂,誰說這樣不偉大呢?」
—-五月天「笑忘歌」
–
*提醒大家,本文章不具治療效果,若你已感覺自己寸步難行,建議可以善用社區諮商輔導資源,或是預約諮商:
透過諮商更深度地了解自己,並替自己做出更合適的決定!